五经
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孔子为了教育学生,对所收集到的古代文献资料,加以选择、修订和整理,编定《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教材,后世称作“六经”。秦始皇焚书,以上文本散失。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孔子所编定的教材,定为五经(乐经失传),立于学宫,这是五经名称正式命名之始。汉成帝时,刘向搜集各种文本,进行勘比,排错匡正,核定五经。汉灵帝熹平年间,大学士蔡邕等人再次勘校订正,将五经刻石立在太学,世称“熹平石经”,被定为官方的标准经文读本。唐朝又在对五经考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孔颖达等学者编写的《五经正义》定为“明经科”考试的依据。明朝永乐年间,又编印了一本《四书五经大全》,是当时公私学校均采用的主要的教学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