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中央学校
清代的学校制度,基本上沿用明代旧制。中央设立的有国子监及宗学、旗学、觉罗学、算学馆,还有为外国人设置的俄罗斯学馆。一是国子监:顺治元年(1644年)下诏、修建明朝北监太学,分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进行讲习,仍沿明制,是清朝有国子监之始,为管理全国学校最高行政机关,也是直接办理大学的教育机关,所以也名太学。清代国子监生的对象范围比以前更宽,凡是地主阶级的子弟,都可以贡选入监就学。满洲功臣子弟有志向学的,可送监学习,并增设满洲司业、助教等官,是为八旗子弟入监学习之始。学生来源有两类:一般由国子监直接录取的,称监生;另一类为贡生,为各学校选送入监。监生有恩监生(八旗官学生考取入学)、荫监生(文官京四品、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送一子入监)、优监生(乡试取得副榜,被选送中央经礼部复试入监)、例监生(纳指取得监生资格)四类。贡生有岁贡生(限府、州、县学廪膳生中选送)、恩贡生(国家逢典庆大事特旨选送)、拔贡生(不限于府、州、县学的廪膳生,从科试中选拔)、优贡生(在岁科考试中选文行兼优者)、副贡生(与优监生同)、例贡生(与例监生同)等六类。课程有五经、四书、性理、习字等科。乾隆时诏令仿宋代胡瑗分经义、治事二斋之法。经义以《御纂经说》的《钦定四书文》为主要教材,兼教各家学说,学生可通一经或数经。治事教历代典礼、赋役、律令、边防、河渠、乐律、算术的教材。由名师分管六堂,各专一经,进行教授。《钦定四书文》是乾隆命名学者方苞选集明清科举时文,指定为“举业指业”,可见课程与科举有着密切关系。二是宗学。顺治年间设立,各族都设宗学,雍正时始订宗学制度,规定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及宗室子弟,年18岁以下都可听其入学。宗学在京师有4所,课程分清书、汉书、骑射等科目,学制3年为期,期满成绩及格,分别录用。三是觉罗学,为觉罗氏子孙读书而设,属宗学的一种,在京师、盛京两地按旗设立,学制、学科、待遇与宗学同。四是旗学。在顺治元年(1644年)即已设立,分八旗为四处,每处各立官学一所,专收亲贵以外的八旗子弟,学校性质、课程与宗学大致相同。五为算学馆。始于康熙九年(1670年),设在畅春园,选八旗子弟入学。六为俄罗斯学馆。俄国自17世纪以来,每隔10年,轮班派学生来学习。选派汉、满教师,教授俄国学生汉语、满语及经史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