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军屯
汉武帝时期,军屯主要是在下列各地:从朔方到令居,河西居延,西域轮台。昭、宣以后,西域的屯田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军屯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汉人在西北边郡的屯垦有以下几点:①由田卒来耕种,田卒的食粮和使用的农具,一概由官府供给。此外,有徒、驰刑士、谪卒等不同身份的人服各种劳役如开渠、运输等。②管理屯田事务有专设的田官。屯田的积谷数目,每年上报大司农、内郡遇有灾荒,则调屯田积谷内运以资救济。边郡财用不足时,则由大司农拨钱供支,称为“调钱”。③垦田的全部收获,一律送纳官仓。可见西汉军屯不是采取官与田卒分成制。但在屯田推行过程中,也出现采用由田卒包种缴租的办法。汉武帝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屯垦,把在内地失去土地的大量流民,吸收到边塞荒地上去。仅元狩四年(前119年)一次移民的数目,就达72万余人,除一小部分迁到南方的会稽外,大部分移到西北。这一方面缓和了内郡因土地兼并而加剧了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大量的屯垦保证了军粮的供应,巩固了边防,加速了边区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