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学的创设
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年)创设国子学,与太学并列,而地位高于太学。国子学是根据《周礼》“国之贵族子弟国子受教于师”而定名的。当时设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教授学生。惠帝时完成学校建制。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许入国子学,六品以下官员子弟可入太学就学,这是士族享有政治特权的反映。国子学是在太学以外另立最高学府之始,也是以后设国子监的开端。后因战乱国子学被焚毁,到南朝宋文帝时,在元嘉十九年(442年),下诏正式恢复国子学,并曾亲临国子学策问学生59人之多,且给教授与学生以奖励。后因军兴而废国子学。齐朝建立,也曾下诏立国子学,创建学堂,但两次废学。梁朝武帝于天监七年(508年)下诏兴国子学,并令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入学从师受教,并曾亲自去国子学策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