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是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宫殿中亲自进行的策问考试。这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科举制度的殿试,始于唐武则天,宋成定制。初设的殿试,可黜落会试考中的贡士,后只在于排定会试中贡士的名次。殿试的时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定为四月二十一日,以后成为定制。清殿试的内容是经史时务策一道。考试的地点,清朝最初在天安门外,最后改为保和殿。殿试历代取录的名次不一,宋太宗时曾分五甲,元顺帝分三甲,明清分三甲成为定制。试卷评阅后一日,要举行宣布名次的仪式,名曰传胪。传胪时,依次唱一甲一名姓名、二名姓名、三名姓名,每人传唱三次。再依唱二甲和三甲姓名,每人只唱一次。传胪后,新进士还要在保和殿参加朝考,内容是论、疏、诗各一道。试题由皇帝亲命。当日交卷。一甲三名在传胪后即授官,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其余进士则按复试、殿试、朝考的成绩分别授予庶吉士、主事……知州、知县等官。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中了进士,不管几甲,不做官的也有不同等次的高级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