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政大臣
努尔哈赤创建后金时,按照女真贵族共同议事的传统习惯,令八旗旗主即八大贝勒(满语王或诸侯的意思,早期满族社会中,贝勒为“天生”贵族),参加后金的决策会议,共同处理军国要务。后又设八大臣辅佐八大贝勒,与贝勒一起议政,称议政大臣。皇太极统治时期,为了扩大皇权而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的地位,设八个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议政”,最后确定了议政王大臣会议作为中央辅政机关的地位。清入关之初,继续保留由满州贵族诸王及总理旗务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遇有重大的机密军政要务,要由这些人处理。由于议政大臣拥有很大权力,因此,其人选“皆以满臣充之”。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维护满洲贵族特权地位的机构,自然要与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发生矛盾。顺治时,摄政王多尔衮就曾采取措施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把权力集中于摄政王之手。康熙中叶以后,在宫内设置“南书房”,任用亲信撰拟谕旨,进一步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雍正帝设军机处取代南书房,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使“国政”完全成为空名。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皇帝下令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规定诸皇子不准参预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