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
唐代以乌蛮贵族为主体,在中国西南部建立六诏,即越析诏,在今宜川县;浪穹诏,在今洱源县;邆赕诏,在今邓川县;施浪诏,在今洱源县东;蒙嶲诏与蒙舍诏,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境。“诏”意为王或首领。其中蒙舍诏因地居其他五诏之南,故名南诏,由蒙氏执掌政权,父子以名相属,与唐关系甚密。649年(贞观二十三年),首领细奴逻建大蒙政权,以巍山为首府。开元年间,南诏王皮罗阁在唐支持下,统一六诏,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入朝于唐,受封为云南王。安史之乱后,皮罗阁之子阁罗凤统治期间,势力最盛,统辖范围包括云南和川、贵一部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地区农业、手工业(包括冶铁)发达,使用奴隶劳动。统治集团通用汉文,部分采用唐朝政治制度,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曾多次派遣贵族子弟赴成都、长安学习。后期向封建社会转化。佛教盛行。902年,为权臣郑买嗣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