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战争
14世纪中叶推翻元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水旱灾害频繁,蒙汉地主阶级对各族农民的剥削压迫苛重,黄河多次决口,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出现了“剥树食其皮,掘草食其根”的惨状。1351年(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等利用白莲教,以红巾为号,趁治河民工集中机会发动起义。山童不幸遇难,起义失利。福通到颍州(今安徽阜阳)后,再举义旗,连克罗山、汝宁、光州等地,旋即发展至10余万人,称红巾军。各地纷纷响应,徐州有芝麻李,濠州(今安徽凤阳)有郭子兴、朱元璋,襄阳有布王三,蕲水有徐寿辉。1355年(至正十五年),刘福通拥立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建都亳州(今安徽亳县),自为丞相。不久在太康战败,亳州被围,他奉韩林儿奔安丰(今安徽寿县)。起义军攻城夺地,打击地主阶级,开仓济贫,深得群众拥护。此外,高邮的张士诚,浙东的方国珍乘机起兵,后叛降元朝,成为割据势力。1357年(至正十七年),刘福通派李武、毛贵、关先生、王士诚、破头潘、白不信等先后分路北伐,深入西北、东北。次年中路关先生、破头潘率军曾攻破上都,转攻辽阳。福通自率一军取汴梁(今开封),定为国都。红巾军北伐沉重地打击了元朝统治,终因兵力分散,被元军各个击破。徐寿辉率部转战长江流域,建立天完政权,势力东及江浙、西至四川、南到湖广。朱元璋利用元末群雄奋起时机,在长江下游发展势力,击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1368年建都应天(今南京),国号明,同年北上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元末农民战争历时17年,扫荡了元朝蒙汉地主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