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漉酒图》赏析

2024-12-14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漉酒图

明·丁云鹏作

纸本设色

纵一三七.四厘米

横五六.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本图画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漉酒的生活情景。漉酒,即将所酿新酒用纱布过滤澄清的一道工序。陆游《野饭》诗:“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画面中央,陶渊明脱巾散发,藉虎皮而坐,风神潇洒,气度轩昂,两童子稚气可掬,相对助其漉酒。上方三树高柳,绿荫浓密,树根石隙,菊英缤纷,竞吐清芬。柳菊相映,不仅点明了夏末秋初酿酒的节候特征,而且渲染了陶渊明独特的品格和心襟。柳和菊,在这里都不是随意选择的纯客观物象,而是着意经营的一个主观化的典型环境。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又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因此,柳和菊作为其人格的象征而具有特殊的涵义,并为后人称道不衰。图中仅画三柳,但熟悉渊明身世的读者,自不难体会到没有画出的另两柳。不和盘托出,半露半藏,以引起观赏者意在画外的联想活动,这正是画家经营的高明处。

漉酒图

画面下方除坡石丛菊外,还安排了一张方案,上置古琴一张,仙桃一盘,书册一函,以及酒壶、酒杯、香炉等,一一点明了主人的兴趣和志向。《晋书》陶渊明传,称其性爱琴,不解音律,因蓄无弦琴一张,每朋酒之会,辄抚琴弄之,说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造意可想。图中所画,正是“大音希声”的无弦琴。陶渊明自撰《桃花源记》,极言世外桃源之胜,“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春华秋实,图中的仙桃,当是桃花源中收获的硕果了。又撰《五柳先生传》,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图中的书册、酒具,又显然是其率真面目的绝妙写照。

陶渊明本为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乃自解印绶,飘然归去,被后世士大夫奉为高蹈的模范、理想的人格。本图着意通过人物动态神情的刻画、环境道具的烘托,成功地揭示了陶渊明超旷虚灵、静穆澹远的性格。这性格能使“事外有远致”,冲然而淡,倏然而远,于是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这样的画面,其所给予观者的感受是异常广泛、丰富而且深刻的。它使人联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渊明诗篇篇有酒。《世说新语》说:“酒正自引人著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执著于“欲辨忘言”的人生本身的沉痛、深邃而且空灵!在这种执著中,人的价值逐渐拔高,直到与生化天机共脉拍!

丁云鹏的画法早期细秀,晚年粗略,此幅已由工致趋向简劲,应是中年之作。陶渊明的衣纹用“高古游丝描”,清圆细劲,如春波微荡,飘洒不群,显然是用上好的丝绸制成;童子的衣褶顿挫分明,方棱出角,质地显得比较粗硬,可见画家对生活有深入的观察。石法、树法,浑厚拙重,又别是一种韵味。整个描绘,变化多样而基调统一,“神姿飒爽,笔力伟然”(方薰),无愧于“三百年来无此作乎”(董其昌)的评价。赋色清淡冷隽,特别是柳叶的深青暗绿,葱翠欲滴,一股活色生香的静气,扑人眉宇,进一步加强了画面闲和严静的幽雅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