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子方扁舟傲睨图》赏析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子方扁舟傲睨图

元·佚名

绢本青绿

纵一六六厘米

横一一一.九厘米

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无款。画上有元代张雨、鲁威、张翥三人题诗。张雨诗题:“山色晴如绿鹦鹉,松声凉似海波涛。浮家泛宅江湖梦,不及髯翁宴座高。”鲁威诗题:“粼粼鸭绿如掌平,淡淡烟峦青未了。扁舟松下结幽期,信与世人割昏晓。”张翥诗题:“傲兀扁舟云水滨,笔床茶灶日随身。底须别觅君家号,又是江湖一散人。”其中张雨题诗后有跋言明本图为“子方扁舟傲睨图”。

此轴承宋院体青绿重彩的画风,采取“平远”布置,空间一开一合,虚实判然,属“一河两岸”式章法,远山、中水、近坡和谐地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远景山坳处可见佛阁寺院。

图中近岸坡脚树丛掩映处有舟楫停泊,船上“髯翁”野服上衣,束冠披巾,手执羽扇,巍然端坐作吟诗状。舟中设一长方矮几,上置书本。旁有童子躬腰煮茶,另有一人持楫。“髯翁”的服饰及舟上种种细节点示了主人的士大夫身份。据画上的题诗及跋文可知,此“髯翁”即“子方”——元代陆子方,东园散人也。

近处松树树高荫浓、枝叶繁茂,盘曲自立,显示出“北宗”院体常以多曲的树姿结构画面的特点。所谓“南画树多挺直,北画树多屈曲。挺直见自然,屈曲见工巧。挺直见远,屈曲见近”(童书业《南画研究》)。用笔工细谨严,实处见松。山石、丘陵皆勾线攒点,树干结疤鳞皴均作精到刻画。针叶细密勾出,旁有鹿角树组相附,间有枫叶来加强画面的变化,远山小松、杂树约略表示,笔道仍见劲利中锋工整无懈,中有士气。古人云:“用如是之笔写树,即用如是之笔写山,一幅毋出两格。”(《梦幻居画学简明》)丘壑、土坡、树木笔调甚为协和,对大自然运行秩序有确当的把握,表现出淡泊自然的意境。

近岸土坡、远处丘壑承宋人青绿重彩法,色彩较浓,结合淡墨基底、赭石打底基础的上石青、石绿,间以墨青、汁绿加染,笔线细劲若钱选“空勾无皴”法,而中锋笔线较甚稠密,内廓基本上不以钉头一类皴笔,故感清新明快。并用同一类型小而圆的苔点,有散有聚,似有若无,但望之与鲜明石色对比,更觉风致飘逸,具“用苔醒之”的审美效果。与宋人风格相比,元人青绿已渐趋儒雅化,多具文人画气息。

河边芦草用双钩填色法,全是院体遗风,而水面不作图案式全部勾满的“网巾水”法,只在近处小部分略勾眼波式水纹,余者皆空,见大片水域清旷明豁,已显元人广泛运用借地为云、为水的手法。此图承宋格院体,以笔法、色法为主而略有变易,用简洁的空间肩架服从于特定内容的表达,这也是此图的一个特点。

子方扁舟傲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