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南枝春早图》赏析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南枝春早图

元·王冕作

绢本水墨

纵一四一.三厘米

横五三.九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梅花作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兴自北宋,现在常见的“墨渍”、“圈瓣”两法,亦于斯时产生。相传释仲仁因偶见月光映梅于窗纸上得到启发,创以“墨渍法”;扬补之承仲仁墨梅之风,常对庭园老梅写生,乃创“圈瓣法”,两位画梅大家对后世影响极大,王冕即是在他们基础上取得成就的。今传王冕作品多件,俱为水墨,“墨渍”、“圈瓣”画法皆有,以“圈瓣”法为多。其作品不宥于陈法,有新的面貌;水平之高,或认为“不减扬补之”(《墨梅人名录》),这幅《南枝春早图》即是其代表之作。

是图以“飞白法”画椿,兼有书法笔意,花枝交接处,笔断意续,运笔风神峭拔,挺劲潇洒,自根至梢,一气呵成。其画梢,则贯之以汤叔雅法,“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俱气足力满,顿挫有韵。在花与枝的处理上,一改华、扬旧法,枝多花繁为王冕墨梅之一大特色。清代朱方霭在《画梅题记》中称:“宋代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之号),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见,为此花别开生面。”这幅墨梅图,枝花繁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花瓣的圈法,王冕亦别出新意,他将扬补之的“笔分三趯攒成瓣”的一笔三顿画法演进为一笔两顿挫,并创以“破蕊之法”画花蕊,使梅花正侧向背、高低偃合,妙然天成。圈花瓣,在画梅技法中难度最大,在中国绘画史上,以花瓣法出其右者并不多见,“作画如作书,花瓣圈来铁线如”(明魏成宪《百梅集》),既表现出花瓣之柔润感,又表现出梅花傲寒之骨力。明代花鸟画大家徐渭曾叹曰:“吾圈花少让元章笔。”

王冕的梅花充满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往往在作品中反映出他孤傲正直的胸怀,故其所作梅花,人多称之为“野梅”。如明孙长真于《画梅辩难》中云:“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清吴仲伦亦云:“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竹波轩梅册》)“官梅”多为人工造作,干呈盘曲,失却天真之态;“野梅”枝干劲直,自然清逸,潇洒奔放。王冕《南枝春早图》那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之艺术效果确有“野梅”特点。人们赞其画野梅“取直不取曲”,除就表现形式外,还在于赞颂其人格。“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画梅题记》)这即是说王冕的梅花之所以画得好,重要原因就是其品格高、才高。《王冕传》、《无声诗史》、《列朝诗集小传》、《诸暨县志》等就此有详尽描叙;吴敬梓于《儒林外史》中,为歌颂王冕人格之高,更采用了艺术手法的处理。而这幅《南枝春早图》上的题诗,亦往往为一些史料所采用。题诗云:“和靖(按:即宋代林逋,不求功名,隐居西湖孤山,赐谥和靖先生)门前雪作堆,多年积得满身苔。疏华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剌时”之诗。据说王冕自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情感,遂不愿为异族统治者作画。此图成后张于座间,因有“疏华个个团冰玉,羌笛吹他不下来”之句,“见者皆缩首齰舌不敢与语”(《无声诗史》)。统治者欲拘捕他,由此便逃归家乡九里山,过着“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仿佛暗香生卷里,夜寒明月独徘徊”的生活。融诗入画,更显出这株梅花劲峭冷香,丰韵傲骨。

是图诗下有朱文印三方,当为其本人所刻。相传王冕首创于花乳石(青田石之类)上刻印,因镌刻方便,由此文人相效成风,遂有篆刻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之局面。王冕在篆刻史上亦有重要一页。

南枝春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