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群山雪霁图》赏析
群山雪霁图
元·曹知白作
纸本墨笔
纵一二九.七厘米
横五六.四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雪景,是历代山水画家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画史上,以画雪景著名的李成、范宽、燕肃、郭熙、王诜等多是北方山水画家。北方多雪,北方山水画派创造的一系列程式,如萧疏清旷的卷云皴、厚重繁密的雨点皴以及画寒林的鹿角、蟹爪式枯树枝,都十分适宜表达雪景,因此,雪景也可以说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一大特色,并具有深远的渊源。
元代的山水画,同时吸取江南的董源和北方的李成这两大传统,黄公望《写山水诀》,开首便道:“近代作画,多董源、李成两家法,树石各不相似,学者当尽心焉。”历来总认为南北两派不能兼容,况且,元代画家多生活在南方,就造化而言,李、郭传统是难以反映江南山水的。但是,元代山水画的“变”,不取决于反映造化的笔墨,重要的是笔墨本身如何为画家的情思服务,画家的胸臆成为熔铸笔墨的熔炉,曹知白那些李、郭风貌很重的作品,依然漾溢着浓烈的江南情趣和南方士人清逸的气息。
群山雪霁图
其实,曹知白作为元代山水画师承李、郭一系的杰出代表,他未必见过真正的北方山水,当然谈不上理解和对天寒地冻的造化有所感受,但他却可以驾驭北方山水画派的程式和技巧,同时,用江南山水风貌,用他从生活中体会到的冰雪严寒的感受,来组织成他心中的雪景图。所以,《群山雪霁图》,与其说为山水传神写照,毋宁说是程式与经验的复合更为确切。
此图近景陂陀上耸立三株松树,姿态挺拔苍劲,孤高伟岸,松根旁矮树穿插,枝作蟹爪形状,对岸水榭楼阁,冈峦起伏,松林杂树掩映下的屋宇茅亭隐约可见,一泓泉水从山间石缝中潺湲而下,几重冈峦紧紧相连,后面大山突兀。曹知白在此图的布置上,所采用的是高远法,但山体造型,却不是北方山水画那种惯见的险峻峭拔、巍峨森严的气势,他将元代的文人画意识融入了北方山水画,淡化了险势,冲和了峻气,画面里的山体造型在平缓中体现高远,近景和中景之间置一水隔开,减去了繁缛的铺设。在技巧上,李成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郭熙的“多多益壮”,反映了五代、北宋崇尚的壮美风格,曹知白以疏朗柔松的简略笔致见长,清淡温和的墨色领胜,显而易见是从李、郭传统中淘洗而成的,从简笔淡墨里反映出来的乃是江南雪景,把北方的“河朔气象”,化为静宓恬适的情调,这正是他的用心、用力处和情理所在,也是元代画家所刻意追求的秀美风格。壮美多从外部打入观者的内心,使之震慑,故北方山水画的雪景往往有望而生畏、不寒而栗的强烈效果;秀美则在不紧不慢之中用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内蕴力量与观者娓娓交谈,此图便是以敦厚的态度与观者建立感情互通的网络。《群山雪霁图》的魅力所在反映了元代山水画的一大特点。
此图有曹知白自识“群山雪霁”及“洼盈轩为懒云窝作”,并有黄公望至正十年(1350)的题跋云:“云翁为西瑛作此,年七十有九……”可知是曹知白晚年杰作。
-
名画《王羲之观鹅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清明上河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仪卫出行与归来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观音图、猿图、鹤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鹳鱼石斧图》赏析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