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幽谷图》赏析

2024-04-03 可可诗词网-名画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幽谷图

北宋·郭熙作

绢本水墨

纵一六八厘米

横五三.六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唐画山水,至宋始备”(汤垕《画鉴》)。北宋时期,山水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但风格、技法已相当成熟,而且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画家们把自己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与个人审美情操的抒发,融汇于山水画的创作中,从而向社会展现了一大批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郭熙的《幽谷图》,就是其中一件值得重视的珍品。

由于画身无款识,前人曾疑此图原来“必屏障大幅,今存其一”(《墨缘汇观》卷三)。但从画的章法、笔墨来看,似不尽然。因为在宋代,画家不落款是常有的事。此图上钤一朱文大印,或为“宣和御宝”,但因模糊难辨,不能确定。又有明、清两代的一些鉴赏印。清乾隆时,《幽谷图》收入皇宫,建国后,为上海博物馆收藏。

此图所画景物,具有典型的中国西北山川风貌的特点。山下,一股清泉从参差崚嶒的巉岩中喷涌而出,波回崖壁,浪激石尖,訇訇有声,跌入深潭,腾起一片迷茫之气。临潭而立的一块巨石,浑朴天成,石缝中三五棵老树,枯枝上不着一叶,唯见其盘根错节,虬屈舒伸。随着山势蜿蜒而上,坦荡如砥的峰巅渐入眼帘,然而峰峦之间则是一道盘回屈折的深谷幽壑。崖边林梢层层,历历可见;谷底寒气森森,黯淡难辨。远处的主峰,如虎踞龙盘,巍然屹立,下临千丈绝涧,浩浩渺渺之气,直与天接。

郭熙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的笔墨技巧,“稍取李成之法,然后多所自得”(元汤垕《画鉴》),画出了一种清新幽雅的风格,有“独步一时”之誉。在《幽谷图》所用的笔法,颇能代表郭熙的这种艺术风格。如图中的山石,全以淡墨渲运皴擦而成,但并不因为用了淡墨而失去险峻巍峨的形象,相反,倒很好地体现了北方山川在冬天的那种历落萧瑟的气氛。山上近处的树木,用很浓的墨色勾出主干,笔力刚健潇洒,十分简练。特别是树枝,画得酷似鹰爪,细细辨认,可见其笔笔相连,有时一笔而成一片,或参差向上,或离披而下,不同的形状,当是代表不同种类的树木。远处的林木,又是另外一种画法,先以淡墨点染为叶,兼有重复点染而成的,然后依山势在空隙处用稍浓的墨勾画主干,所费笔墨不多,但其层叠错落之状,非常清楚。从全图的笔墨效果来看,最醒目的地方不是山石,却是树木,其原因何在?因为郭熙画山水,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他积前人创作经验与自身观察的体会,把握四季山水的特征。他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林泉高致》)《幽谷图》所要表现的是北方山川的冬景,他用这种方法来处理山石与树木的关系,不正是为了传达“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艺术境界吗?

幽谷图

《幽谷图》的章法结构,以“高远法”为主,正面的溪山林木,盘折委曲,铺设其景,不厌其详,使人近观远视,皆有所得。郭熙曾总结山水画的构图法,谓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他说“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其色“清明”,其势“突兀”(《林泉高致》)。可见,《幽谷图》之所以能在气势上给人一种高危磅礴的感觉,是与画家正确的创作指导思想有密切关系的。

取景典型,笔墨简练,构图得当,这是《幽谷图》主要的艺术特色。它显示了郭熙精湛的绘画技巧,同时也证明,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经达到了一个怎样的艺术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