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清溪渔隐图》赏析
清溪渔隐图
南宋·李唐作
绢本水墨
纵二五.二厘米
横一四四.七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室南渡以后,李唐到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在山水画上出现晚年变法,《清溪渔隐图》最足代表其新体貌。
定居临安后,李唐开始接触江南山水。他慧眼别具,在他的观照中,山是明的,水是秀的,树是翠的,石是润的,云是淡的,风是轻的……风光旖旎,拨动了画家的心弦,于是画笔阔起来了,线条长起来了,用墨用水,淋漓畅快起来了,写活了钱塘山水,并创制了前人所未有的“大斧劈”皴法。这一皴法的问世,导引出后来的两个新品种:马远式的方硬简括的大斧劈和夏圭式的拖泥带水的大斧劈;还为遥遥后接的浙派山水画开了先河。
清溪渔隐图
《清溪渔隐图》,署款“河阳李唐笔”,写在卷末树干间。在画绢的上中段有“李唐清溪渔隐”六字,上钤“御书之宝”一玺。引首有王显之篆书“清溪渔隐”四大字,拖尾有宋人题跋,署“嘉熙丁酉孟冬旦书”。先后为宋徽宗赵佶及项元汴、梁清标等收藏,清《石渠宝笈初编》著录。收传印记有:“绍兴”(半印)、“甘氏家藏”、“和斋”、“丹阳开国”、“叶蕃”、“米氏家藏书画子子孙孙保用享”、文彭收藏印三方、项元汴收藏印四十七方、梁清标收藏印六方,又一印不可辨识,还有清乾隆、嘉庆诸玺及乾隆题诗。
全图乃钱塘一带山区雨后景色,绿树浓覆,坡泥翠湿,溪水湍流,滚过板桥、云碓,前端一村翁垂钓江苇间,点出“清溪渔隐”的主题。李唐施出阔笔长撇,利用绢素能晕墨渍水的特殊性能,充分描绘出雨后山石明净而润湿的效果。李唐以阔笔湿墨画树、坡地、石块;以劲细流畅的线条写水流、芦苇;以重笔焦墨画人物、板桥、渔舟和木屋。粗放阔笔、流畅细笔、拙厚重笔被他融会在一幅画面上,显得粗中有细、纵中有涩、重中有轻,使人感到力的运行的节奏美。
画幅右端,浅滩畔置有数石,细察静观,仿佛小半块石头浸入水里,隐约可睹,显示了溪水的清冽,乃是以侧面手法给“清溪”点题,这在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
名画《王羲之观鹅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清明上河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仪卫出行与归来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观音图、猿图、鹤图》赏析
[2019-05-13]
-
名画《鹳鱼石斧图》赏析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