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得理义,这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
教育是仁义的大端,学习是智慧的大端。就仁义来说,没有比给他人利益更大的了,而给他人利益又没有比给他人以教育更大的了; 就智慧而言,没有比修身养性是更聪明的了,修身养性又没有比学习为更聪明的了。...
如果不使百姓生活富裕就无法培养百姓的感情,没有教育就无法改造百姓的思想。所以使百姓每家有五亩的住宅、百亩土地,让他们致力于农事,而不要耽误了农时,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富裕起来了。设立各类学校,学习冠、婚、丧、祭、乡和相见六种礼节,明确父子、兄弟、夫妇...
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把钱财分给别人的叫做仁爱; 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的叫做忠诚。...
一个人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不知接受教育,那么他就会同禽兽差不多了。...
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因为习染不同,而相距甚远。...
喜欢仁德却不喜欢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 喜欢耍聪明却不喜欢学问,那种弊病就是放荡而没有基础; 喜欢诚实却不喜欢学问,那种弊病就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 喜欢直率却不喜欢学问,那种弊病就是说话尖刻,刺痛人心; 喜欢勇敢却不喜欢学问,那种弊病...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考,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 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因此古代的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从乡里推举德才兼备的人,并让他们为国从事教育工作,这样人民就都能做到知书识礼了。...
教育感化,应该是朝廷最先做的事情,廉洁知耻应该是读书人的高尚气节,民俗风气应该是国家最大的事情。朝廷做到了教育感化,那么读书人就会有廉耻之心; 读书人有廉耻之心,那么国家就会有良好的风气。...
读书人要把宇宙间的事都看成自己份内的事才好,不要只埋头读书。国家和各地设立学校,多方培养人才,不过要培养出上述的人才才好。...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解除自己的疑惑。理解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经常有所见识、增加新的收获,那么学问就是有了进步了。在本来看上去没有疑惑的地方通过学习又发现新的疑惑,这才是进步了。...
人们之所以把学习看得很重要,是因为它能够使人的气质发生变化。自己的气质尚且不能产生变化,还说什么学习呢!...
学问可以用来找回丧失的善良之心,就像衣服可以抵御寒冷、食物可以抵挡饥饿一样。如果要找回善心,却不愿走学习这条路,这就像要抵御寒冷却不愿借助衣服,要防止饥饿却不愿依靠食物一样。即使想不饥饿不寒冷,又怎么可以做得到呢?...
传授知识技能要用言语来感动对方,转变人的心理要用精神来感动对方。只传授知识技能而不注意转变人的心理,就无法纠正愚妄的人; 只注意转变人的心理而忽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就不能纠正无知的人。...
求学进益没有比获取知识更重要的了,养性修身没有比通晓道理、坚持正义更重要的了。...
学校,是国家教育人的地方,是读书人的活动场所。...
人的智慧从精神中生长,精神从喜悦中生长。所以在督责一个人时,与其呵斥他,不如教育他;与其教育他,不如感化他。从容宽大,原谅他不能做到的,容忍他无法达到的,宽恕他没有知道的,体恤他不愿去做的。因事讲解使其明白,随时开导使之理解。对方对于接待引导的诚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