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不知则问, 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不知道的事就去寻问, 不会做的事就去学习, 虽然有才能也一定要谦虚, 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 才难, 不其然乎?唐虞之际, 于斯为盛。有妇人焉, 九人而已。 三分天下有其二, 以服事殷。周之德, 其可

    人才难得, 不是这样吗?上古唐尧虞舜时代, 人才最盛。 周武王的十位治国大臣中有一位是妇女, 实际上只有九位......

  •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国家拥有众多的贤良人才, 就能治理得好; 贤良人才少, 国家就治理不好。 因此,统治者的重要任务,便是任用众......

  • 神莫大于化道, 福莫长于无祸。

    精神修养没有比融合在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之中更高的了, 富贵长寿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好的了。......

  • 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

    遵从正义而不遵从君主, 遵从理义而不遵从父亲。......

  • 尊圣者王, 贵贤者霸, 敬贤者存, 慢贤者亡,古今一也。

    尊重圣人的,可以称王天下;以贤才为贵的,可以做霸主;尊敬贤才的,可以生存下去;怠慢贤才的,将自取灭亡。从古......

  •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

    使个人得到安定, 使国家得到安定,达到天下大治,必须依靠贤能的人。......

  •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镜无见疵之罪, 道无明过之恶。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

    古时, 人们因为眼睛不能看到自己, 所以要借助镜子来观看自己;智慧中缺乏自知之明,所以要借助道德规范来修正......

  • 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国不存虚,必有贤者。

    名望不会无缘无故地树立, 功业不会自动建成, 国家也不会凭空保存, 一定要有贤才才行。......

  • 德厚者流光, 德薄者流卑。

    道德高尚的人, 他的名声会流传得很远; 道德一般的人, 他的名声只能流传得很近。......

  • 北面而事之,则伯(百) 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麾(

    让别人居上位, 自己恭敬地事奉他, 那么比自己强一百倍的人就会来帮助你。 抢先去迎接别人, 别人停步后自己......

  •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

    治理天下、 国家, 没有比依据道德规范、 施行仁义之事再好的办法了。 依据道德和仁义, 即使不加奖赏, 百姓......

  • 王者莫高于周文,伯(霸)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统治天下的君王没有谁能超过周文王, 称霸一方的霸主没有谁能超过齐桓公, 他们都是靠礼遇贤人而出名的。......

  • 德, 国家之基也。

    道德, 是国家的基......

  • 伤贤者殃及三代, 蔽贤者身当其害。

    伤害贤才的人会祸害几代人, 压抑贤才的人, 自身也要遭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