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不厚者, 不可以使民。
道德不高尚的人, 是不能够领导人民的。......
山有虎豹,葵藿(huo霍)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
山中有了虎豹, 葵菜和豆叶就不会被采摘了去; 国家有了贤士, 边境就不会受到侵扰祸害。......
行德则兴,倍(背)德则崩。
按照道德标准行事, 就会振兴; 违背道德标准行事, 就会灭亡。......
土积而成山阜, 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
积土可以成山, 积水可以成海, 积德行可以成君子。......
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
圣明的君王把贤才看作国宝, 不把珠玉作为宝贝。......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
国家没有贤人辅佐, 缺少俊杰能人, 还能建立功名, 使国家转危为安, 重新振兴起来的, 是未曾有过的。 所以国......
积德无细,积怨无大,多少必报,固其势也。
不要觉得是很小的德行便不去积累, 也不要觉得不是很大的怨忿便随意去做, 无论多少都一定会有报应,这是本来......
夫朝无贤人, 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虽有千里之望,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 致远道
国家没有贤人, 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 即使有高飞千里的愿望, 也不能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地方。 因此, 游历......
壹快不足以成善,积快而为德; 壹恨不足以成非, 积恨而成怨。
做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并不能够成为仁善的人, 做很多令人高兴的好事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件令人生气......
治国之道, 所养有二: 一曰养德, 二曰养力。 养德者, 养名高之人,以示能敬贤;养力者,养气力之士,以明
治理国家的方法, 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培养: 一是养德, 二是养力。 养德, 就是培养名望很高的人, 来显示自己......
政有三而已: 一曰因民, 二曰择人, 三曰从时。
为政之道做到三条罢了: 一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去做; 二是善于择用贤能的人; 三是施政要顺应时势。......
德教者,人君之常任也,而刑罚为之佐助焉。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能亲百姓,训(顺)五品,和万邦,蕃黎民,……
进行道德教育, 是君主的基本职责, 而刑罚只能作为辅助的工具。古时圣明的帝王,他们能够使百姓亲近,把君臣、......
昔者, 禹以夏王, 桀以夏亡; 汤以殷王, 纣以殷亡。 故无常安之国, 宜治之民, 得贤则昌, 不肖则亡,
过去,禹凭籍着夏国做了君主,桀拥有夏国却遭到了灭亡;成汤凭着殷商做了君主, 纣王却使殷商灭亡。 所以, 没有......
积德累行, 不知其善, 有时而用; 弃义背理, 不知其恶, 有时而亡。
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 虽然看不出好在哪里, 但到一定的时候就会起作用了; 背弃礼义和道德, 虽然看不出坏在......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
尊重和任用贤能之士, 信赖忠良之士, 接受他们的劝谏, 这是做到国家安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