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 须是收拾此心, 令专静纯一, 日用动
读书应将心思紧贴在书本上, 逐字逐句领会, 弄清其出处含义, 才好与别人商榷。 大凡治学的人, 必须收心聚神,......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
夜晚在室内寻找东西,没有比用火照亮更好的; 向当今世上寻求治世之道,没有比研究经典更好的。......
敬非是快然兀坐, 耳无所闻, 目无所见, 心无所思, 而后谓之敬; 只是有所畏谨, 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
保持敬肃的学习态度不是让你愉快地兀自坐在那里, 而是应当耳朵不听外界声响, 眼睛不看外界事物, 内心不思考......
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huang黄),楚和之璧,虽有玉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 (li立)石
人有了学问,如同事物得到了治理。因此,上古夏后氏的珍贵的玉石器璜,春秋时楚国卞和献给文王的宝玉和氏璧,虽......
人做功课, 若不专一, 东看西看, 则此心先已散漫了, 如何看得道理出。 须是看《论语》, 专只看《论语》
人做功课时, 如果不精神专一, 东看西瞧, 那么这心先已经散漫了, 怎么能探明道理。 应当是看 《论语》 时, ......
夫学之于人,犹土地之有山川也,珍宝于是乎出; 犹树木之有枝叶,本根于是庇也。
学习对于人来说,如同土地上有了高山河流,珍宝从这里产生; 如同树木上有枝叶,树干树根从这里得到遮护。......
若使困而知学, 积十年之久, 日孳孳而不倦, 是亦可以变化气质, 而必一进也。 若以卤莽灭裂之学而不用心
假使遇到困难仍然知道学习, 积十年的时间, 并且每天努力不懈, 这样就会使人的素质发生变化, 一定提高一步。......
学问有未惬适处,只求诸心,若反身而诚,清通和乐之象见,即是自得处, 更望勉力, 以此而已。
做学问有令人不满意不恰当的地方, 应当自我反......
不睹琼琨之熠烁,则不觉瓦砾(li立) 之可贱; 不觌 (di敌) 虎豹之彧 (yu)蔚,则不知犬羊之质漫。聆《白雪》
不看到贵重的美玉光亮闪耀,就不觉得瓦片碎石的轻贱; 不看到虎豹的皮毛纹彩华盛,就不能认识到犬羊的毛皮缺乏......
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
不努力学习而想获得智慧,如同希望得到鱼而没有鱼网,心里虽然想的很多而没有收获。......
吾侪 (chai柴) 在今日, 只可于僻寂处, 草木衣食苟度此岁月为可,他一切置之度外,惟求进此学问为庶几尔。
我辈在今天, 只可在僻静处居住, 吃穿住差些无妨, 能勉强度日就可, 其他一切置之度外, 只是将提高学问水平作......
君子之学贵一,一则明,明则有功。
君子对于学习崇尚心志专一, 心志专一才会明晓事理, 明晓事理才会取得成功。......
积财千万,不过读书。
积累很多的财富,不如多读书有意义。......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一个人如果志向、 情趣不远大高雅, 就会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 即使表面上去学习, 也决不会有所成就。......
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 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
虽然是世世代代地位低微的人,如果能知道去研读 《论语》、《孝经》,仍可作为他人的老师;虽然是祖祖辈辈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