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
【注释】
选自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南。
藻:水藻。
荇(xíng):荇菜,一种水生植物,根生水里,叶子浮在水面。
【赏析】
宋神宗元丰六年,苏轼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已经快四年了。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十月十二日夜,两人同游承天寺,苏轼因而写了这篇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二人因贬而得“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欣赏到月夜的美景。所以,这篇短短84字的游记,写得空灵剔透,闲淡优美,透露出一种纯美的宁静和优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错,盖竹柏影也。”
意思说:庭院下的月光,犹如一池清澈的积水,空灵澄明,竹子、松柏的姿影交错地印在地面,风轻轻吹过,犹如水中的藻和荇菜一样婆娑美丽。
十月十二日夜,“月色人户”,苏轼因“闲”而起,与张怀民“步于中庭”,眼前景色,澄明如画:月光泻地,如一池清水,空明澄寂,婆娑交错的姿影印在地面上,像飘在水中的水藻、荇菜一样。院子里哪会有什么水草呢?抬头一看,原来是月光临空,投下倩影引起的审美错觉。这么寥寥几笔,信手点染,描绘出一幅月朗庭空、竹柏弄影的清幽境界,而“月光如水”的境界,也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诗情画意充盈其中,艺术效果不同凡响。而且,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一种恬适的宁静,以及一颗抑郁的心灵在这月夜清景中得到的慰藉和净化。
然而,作者毕竟是一个有志用世的人,只是因贬得“闲”,不得已以一种平静之心观明月,赏竹柏,自适其适,自乐其乐,并非出自心中本意,所以心中难免没有几许苦闷和抑郁。这一情绪的细微变化,作者在文章末尾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作者结尾强调,赏月的只有自己与张怀民“两人”,言外之意别人都是忙人,只有他们二人才是“闲人”,这是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他们二人的“闲”,其中的况味,我们不是也能体味一二么!
-
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
[2018-11-17]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
[2018-11-17]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
[2018-11-17]
-
王国维
[2018-11-17]
-
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
[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