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018-11-16 可可诗词网-古代散文名句 https://www.kekeshici.com

【注释】

选自宋·苏轼《后赤壁赋》。

断岸:堤岸不相连属。

水落:水位下降。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贬谪湖北黄州,月夜游赤壁写了《赤壁赋》,同年十月,苏轼再游赤壁,又写了《后赤壁赋》。就文章内容而言,《赤壁赋》通过对月夜泛舟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苏轼虽遭贬谪,身处逆境,但仍然乐天达观的复杂心情。《后赤壁赋》则以《赤壁赋》为背景,完整地叙述了游赤壁的经过,以及承接上文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也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文章。 其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尤为文评家所推赏。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意思说:江水流动有声,堤岸不相连处有千尺长。山势高峻,因而月亮显得很小,水位下降了,江边的石头便裸露了出来。

这一句纯用白描,不假辞藻,自然工致,诗情丰腴,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这境界之所以如此美妙,是因为诗人情融于景,汲取自然景物的灵感,而后以素朴的语言,节奏明快、富有韵味地表达出来。以情写景,景中有情,风景与人格一致,所以在景物描写中,处处折射出作者深入景物内里的体察,流溢出浓郁的诗情,达到了“胸无杂物,触处流露,不知其所以然而然”的主客观契合的心理状态(王文濡《评校音注古文辞类纂》中引方苞语),因而有一种类似于陶渊明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感。

苏轼在古代诗人中,最倾慕晋代的陶渊明,自称“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轼热爱陶渊明的诗,所以在这篇赋中,其运笔行文便不知不觉地寻绎着陶渊明的风格特色,因而带有“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风味,像极了陶渊明的诗意美。本文佳句迭出,如“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等等,都是这一类景物描写的杰出例子。

“水落石出”已经演化为成语,比喻事实真相最终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