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中有缝,壁里有耳。
【释义】
古代格言。隔着一道墙,也会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 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该句出自 《管子·君臣下》: “墙有 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评析】
《管子》,中国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 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管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 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大约成书于战国 (前475—前221) 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 《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 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学派认为,精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小颗粒,又是构成无限宇宙的实体, 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性。
《管子》在唯物主义的方向上朴素地解决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认为有意 识的人,是由精气生成的。他说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 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这是 把物质摆在第一位。
《管子》没有否定鬼神,但它认为鬼神也是由精气生成的。说精气 “流于 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把鬼神视为普通一物,否认它是超自然的存在,反映 出唯物主义的泛神论思想。
《管子》认为,认识的对象存在于认识的主体之外: “人皆欲知,而莫索 其所以知,其所知,彼也; 其所以知,此也”。又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主体 要舍弃主观臆断,以外物为认识根据,要反映外物的真实情况。它称这种认识 方法为 “静因之道”,说: “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 静因之道也”。这在认识论上属于唯物主义。
《管子》 的精气论在中国唯物主义宇宙观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唯 物主义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后来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如王充、柳宗元等,都 受过它的影响。
《管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法 律等各方面思想的珍贵资料。
-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2018-11-02]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018-11-02]
-
嫦娥照镜嫌貌丑,彭祖焚香祈长寿。
[2018-11-02]
-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8-11-02]
-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