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讽刺唐王朝宦官享受特权的诗。据《本事诗》载,韩翃值迟暮之 年,仍不得意。一日夜半,其友韦巡官急叩门,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诰。”翃大 吃一惊,认为一定弄错了。原来中书省两次上报授官名单,御笔不点。再请示,批曰: “与韩翃。”当时有个与翃同姓名者,任江淮刺史。又同时进二人,德宗御批曰:“春城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又批曰: “与此韩翃。”此诗一、二句描写寒食节长安迷人风光。长安春日,应是万紫千红,繁花 似锦。
“飞花”二字,见出柳絮的飞舞,众花的凋零,点出了暮春时节。“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语气强烈,表达效果更佳。次句转写皇城风光。唐代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 门,故拈出“御柳”,写其东风中袅娜的姿态,一个“斜”字,可见千万条柳枝飘飞横斜的 情状,如在目前。此写柳,则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之意。“日暮”乃转折之词, 由白日转到夜晚。“传蜡烛”,言“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内官初赐清 明火”(韦庄《长安清明》)。“五侯家”,这是以汉代唐,暗示豪门贵族享受特权,使人想 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
吴乔《围炉夜话》云:“唐之王国,由于宦官握兵,实 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这 是说得很对的。此诗重在景物描写,用笔含蓄,寓意深远,极富情韵,可见其高超的讽 刺艺术。
“飞花”二字,见出柳絮的飞舞,众花的凋零,点出了暮春时节。“无处不”,用双 重否定,语气强烈,表达效果更佳。次句转写皇城风光。唐代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 门,故拈出“御柳”,写其东风中袅娜的姿态,一个“斜”字,可见千万条柳枝飘飞横斜的 情状,如在目前。此写柳,则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之意。“日暮”乃转折之词, 由白日转到夜晚。“传蜡烛”,言“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内官初赐清 明火”(韦庄《长安清明》)。“五侯家”,这是以汉代唐,暗示豪门贵族享受特权,使人想 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
吴乔《围炉夜话》云:“唐之王国,由于宦官握兵,实 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这 是说得很对的。此诗重在景物描写,用笔含蓄,寓意深远,极富情韵,可见其高超的讽 刺艺术。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 tánɡ ]. hán hónɡ..[ 唐 ]. 韩 翃 .chūn chénɡ wú chù bù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ɡ fēnɡ yù liǔ xié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rì mù hàn ɡōnɡ chuán là zhú , qīnɡ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 .[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春城里,没有一处不在飞花飘絮,寒食天东风扬起了御苑里的柳丝。黄昏时汉宫中传出了燃着的蜡烛,啊,缕缕青烟都向豪贵之家散入。
【逐句翻译】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日的长安城处处飞杨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东风吹得御柳横斜。日暮汉宫传蜡烛,黄昏时皇帝特赐传递蜡烛,轻烟散人五侯家。袅袅的轻烟飘进五侯之家。
- ①寒食:此诗又名《寒食即事》。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 麦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重耳烧山逼他出 来,之推抱树而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饭,只吃冷食。后相沿成俗, 称为“寒食禁火”。或云禁火为周的旧制,与之推之死无关。②春城:指春天里的长安 城。③御柳:宫苑里的杨柳。④汉宫:借指唐宫。传蜡烛:依次传递蜡烛。寒食禁火, 不得点火,而皇帝特赐者例外。《西京杂记》:“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⑤五侯:指当 权的外戚和宦官。《汉书·元后传》载,成帝河平二年封其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 逢时为侯,时人称之五侯。《后汉书·单超传》载,桓帝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琯、 唐衡为侯,亦号五侯。
- 【集评】 清·吴乔:“《寒食》诗……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他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卷一)今·沈祖棻:“起句首先就点明春天。下面的‘御柳’、‘飞花’、‘寒食’、‘东风’,都从‘春’字生出。而‘飞花’与‘柳斜’则由‘东风’贯患起。‘御柳’引出‘汉宫’,‘寒食’又是‘传蜡烛’的根据。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苦心经营,细针密线”(《唐人七绝诗浅释》,第1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点评】 唐肃宗、代宗以来,宦官受宠一时,专擅朝政。对此,诗人在诗中即以汉五侯专宠一时,寒食节颁赐蜡烛的细节,寓讥刺于其中。因而此诗即有用笔含蓄深婉、明扬暗抑的特点。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 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 好日子,宋人就说过:“人间佳节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 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诗人窦叔向 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 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 参照。此诗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第一句就展 示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 新颖,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悦耳。处处 “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确切地表现出寒 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时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落红无数。不说 “处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 效果更强烈。“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 城风光。既然整个长安充满春意,热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 想见了。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 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 特别写到柳。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 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 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 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 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 暮”两句正是写这种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画面。写赐火用一“传” 字,不但状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 严。“轻烟散入”四字,生动描绘出一幅中官走马传烛图,虽然既未 写马也未写人,但那袅袅飘散的轻烟,告诉着这一切消息,使人嗅 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得得的马蹄,恍如身历其境。同时, 自然而然会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体会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风 光无处不同,家家禁火而汉宫传烛独异,这本身已包含着特权的意 味。进而,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则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联想 到中唐以后宦官专权的政治弊端。中唐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 日趋腐败,有如汉末之世。诗中以“汉”代唐,显然暗寓讽谕之情。 无怪乎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 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 诗话》)据孟棨《本事诗》,唐德宗曾十分赏识韩翃此诗,为此特赐多年 失意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也叫 韩翃,德宗特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流传的 佳话。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此诗虽然止 于描绘,作者本意也未必在于讥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 而使读者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 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 更富于情韵,比许多刻意讽刺之作更高一筹。〔注〕 ①五侯:一说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说指东汉桓帝时的宦官 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诗中笼统指贵近宠臣。
- 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古诗中以寒食为题材的作品不少。韩翃这首诗描绘了具有浓郁抒情色彩的唐代宫廷寒食节的风俗。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知制诰这个显职缺人,德宗欲与韩翃。当时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德宗御笔亲书此诗,并批道: “与此韩翃。”后成为诗坛佳话。此诗的前两句写京城春色。寒食节正当暮春,大自然充满生机,景色格外明媚迷人。按古时风俗,寒食节户户门上要插柳,故诗人在众多的景色中选取“御柳”来加以描写: “寒食东风御柳斜”。御柳夭斜,随风飘拂,枝头白絮,遍地漫天。“飞花”之上冠以“无处不”三字,更见出春色满城,春意浓郁。在诗的构思上,起句首先点明春天,下面的“御柳”、“飞花”、“寒食”、“东风”,都从春字生发,而“飞花”、“柳斜”则与“东风”贯穿起来。从“御柳”又引出“汉宫”,“寒食”又为“传蜡烛”作张本。既然全长安城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象。
前二句从长安城写到皇宫,都属一般性的风光描写,三四两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按古代风俗,寒食禁火。但百姓禁烟,宫中却灯火辉煌。傍晚时分,皇帝已派人将蜡烛颁赐到“五侯”之家。写赐烛用一“传”字,不但给人以动感,而且表示着挨个赐予。
“五侯”,用汉代的典实,有三说:一指汉成帝封舅王谭等五人为侯,一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指东汉桓帝时的宦官单超等五人同日封侯。这里以汉喻唐,以“五侯”借指权贵大臣。这两句写权贵大臣得到皇帝的恩典,在寒食节可以享受到“燃烛”的特权,既是写实,也暗寓讽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此诗是否确如吴乔所说,有如此深刻的含意,可置不论,但此诗确能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愿望去创造一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可以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 - 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此时正值暮春,东风送暖,百花争妍,是人们踏青观光、恣情游乐的好时光。唐人对寒食节十分重视,因而吟咏寒食的诗词颇多。或叙恣游之欢乐,或赞春光之绮丽,或颂皇恩之浩荡,或寄怀古之忧情。唐代有皇帝在寒食日宣旨取榆柳之火赐近臣以示恩宠的制度,韩翃的这首寒食诗所表现的正是这方面的内容。诗歌一上来,便为我们描述了一幅长安春光如锦、万紫千红的美景:“春城无处不飞花”。诗人不用 “处处”而采取“无处不”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达方式,既强调了皇城春日之美,也含而不露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城飞花的喜悦之情。“飞花”二字不仅使画面充满了动感,而且暗含了下句即将出现的“东风”的意思。首句写得如此从容不迫,信手拈来,我们不能不为诗人娴熟的技巧而赞叹。如果说第一句是泛写皇城春色,那么,第二句则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皇城到皇宫:“寒食东风御柳斜”。“东风”暗承飞花而来,而“斜”字则进一步将“风”坐实,使之更加具体可感。皇城景物气象万千,诗人百景不取,独点“御柳”,由此正为下文汉宫传烛,以榆柳之火赐近臣作了铺垫。最妙的是第三句,“日暮汉宫传蜡烛”,作者进一步把描写的对象缩小,集中在闪烁的烛光上。此时,春城飞花的热闹与繁华已让位给暮色苍茫的黄昏。在沉沉的暮色里,闪烁不定的烛光从宫里传出,扩散开来,向五侯之家流动。黑色的背景上,一串串流动的亮点。看着这幅宫中传烛图,谁不心中一阵阵颤栗,末句 “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全诗题旨所在。“轻烟散入”上承“传蜡烛”,说明是挨家挨户地颁赐烛火,可见朝庭恩宠之广。“五侯”指东汉单超等五个封侯的宦官,这里借汉喻唐。寒食禁火,全国一律,可是唯独朝庭可以派人将烛火传入宠臣之家,禁火与传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宠臣们所享有的特权。因而,此诗在表面歌颂浩荡皇恩之中显然别有讽谕。韩翃这首诗写得十分含蓄,他对宫廷传蜡的看法也表现得很隐蔽。因此,人们对此诗的题旨的说法颇不相同。吴乔在 《围炉诗话》 中说: “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德宗建中初,只 ‘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春秋者也。”这是认为讽刺唐代宦官的。但唐德宗本人似不作如是观,他非常赏识这首诗,为此还特赐失意多年的诗人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为了将诗人韩翃与当时江淮刺史韩翃区别开来,德宗还亲笔御书这首诗,并于末尾处加注:“驾部郎中知制诰”之职与此韩翃,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又有人认为是“这位最高统治者是将诗中的讽刺误为歌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