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仙游观

2018-07-01 可可诗词网-韩翃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游览道观的题咏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又以“五城十二楼” 候仙之故实点题;“凄凄”,写出夜里微雨刚停后景物的清凉微寒。次联从远处着笔,写 傍晚时“山色”接连“秦树”,暮霭沉沉,一片迷离朦胧;捣衣的砧声,传报京阙,已到深秋。 此写遥望之景,言季节已入秋。第三联从近处着笔,写仙游观之青松疏影轻摇,空坛十 分寂静;小洞口边,细草馨香,空气尤为清幽。以上三联写景,中二联对仗工稳,且采用 了“当句对”,如颈联上句之“疏松”对“空坛”,“细草”对“小洞”。此联诗人抓住松影、静 坛、细草、小洞等事物,仔细刻画仙游观的景色,写出了其寂静、清幽的特点。尾联是由 写景转入抒情。言不必寻找世外之神仙洞府,人间也自有仙境般之丹丘! 此诗前六句, 用了“初见”“遥看”等叙事性词语,重在描写神仙洞府的清静幽美。结联写人间“自有 丹丘”,呼应起句,使全诗浑然一体。此诗善用细笔描写,有远景,有近景,有动景,有静 景,语言秀美,音调婉转,读来琅琅上口,表达了诗人空灵的心境和出世的观念,但内容 空泛,没有实际的意义。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 《 tónɡ tí xiān yóu ɡuān 》 
    《 同   题 仙   游  观   》 
    .[ tánɡ ]. hán hónɡ.
    .[ 唐   ]. 韩  翃  .
    xiān tái chū jiàn wǔ chénɡ lóu , fēnɡ wù qī qī sù yǔ shōu 。 
    仙   台  初  见   五 城    楼  , 风   物 凄 凄 宿 雨 收   。 
    shān sè yáo lián qín shù wǎn , zhēn shēnɡ jìn bào hàn ɡōnɡ qiū 。 
    山   色 遥  连   秦  树  晚  , 砧   声    近  报  汉  宫   秋  。 
    shū sōnɡ yǐnɡ luò kōnɡ tán jìnɡ , xì cǎo xiānɡ shēnɡ xiǎo dònɡ yōu 。 
    疏  松   影   落  空   坛  静   , 细 草  香    生    小   洞   幽  。 
    hé yònɡ bié xún fānɡ wài qù , rén jiān yì zì yǒu dān qiū 。 
    何 用   别  寻  方   外  去 , 人  间   亦 自 有  丹  丘  。 
     
  • 《同題仙游觀》
    .[唐].韓翃.
    仙臺初見五城樓,風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漢宮秋。
    疏松影落空壇靜,細草香生小洞幽。
    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仙台初见五城楼②,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楼,
    风物凄凄宿雨收③。只见景物清凉昨晚的夜雨收。
    山色遥看秦树晚④,傍晚远看山色秦树一片迷蒙,
    砧声近报汉宫秋⑤。砧声阵阵似报告汉阙已深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稀疏松影撒落神坛显得清静,
    细草香生小洞幽。细草芬芳扑鼻山洞昏暗深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⑥,哪里用得着到方外寻找仙境,
    人间亦自有丹丘⑦。人间也自有神仙居住地丹丘。
  • ①仙游观:位于河南嵩山逍遥谷,为唐高宗所建。
     
    ②五城楼:《史记·五帝 本纪》:“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仙人。”此指仙游观楼台。
     
    ③凄凄:寒凉貌。宿雨:昨 夜之雨。王维《田园乐》之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④秦树:指河南以西原 关中一带的树。
     
    ⑤砧声:捣衣之声。汉宫秋:以汉喻唐,言唐宫已深秋。
     
    ⑥方外:世俗 之外,指神仙居处。《庄子·大宗师》: “孔子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 也。”
     
    ⑦丹丘:神仙之地,昼夜长明。《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此指神仙之所居也。
  • 【题解】
    仙游观在麟游县城北郊。传说道教赤脚大仙曾游于此,故名。初唐王勃曾有《仙游观赠道士》诗,观当建于其前。金明昌年间改名演教观,明代增建永阳园。现仅存五间大殿一座,原来梁上书有五代、宋、元、明、清重修的年月,因多次粉刷,字迹已难辨析。此诗描绘了仙游观景物的清静幽凄。
    【作者】
    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曾任淄青节度使、汴宋节度命使从事,建中元年(780),德宗赏其《寒食》诗,亲注其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有诗名,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大历十才子”。原有集散佚,《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注释】
    ①五层楼: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史记·孝武纪》:“方士有言:黄帝时有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这里用以形容仙游观楼阁。②凄凄:清冷。宿雨:指前夜的雨。③砧:捣衣石。④“疏松”两句说,稀疏的松影映在空坛上更显寂静,含香的小草生在山洞里,使人倍感清幽。⑤方外:犹言世外。⑥丹丘: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昼夜长明。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题咏诗大致兴盛于唐玄宗时期,诗题大都冠有“题”字,多为 诗人即兴而成,因此题中常含所咏之物。此诗是一首游览道观的七律题 咏之作,是韩翃题咏诗中较为出名的一首。
     
       这首诗围绕“仙游观”层层展开。首联开篇点题,“五层楼”即指仙游 观。第二句点明了游道观的时间是宿雨初收、风物凄清的深秋。诗人描 摹出了仙游观的大致轮廓,故其所处的位置应在外围。
     
         颔联和颈联为细致的景物描写,用语对仗工整,值得称赏。诗人描景 由远及近,先写观外之景,环绕的秦树与远处空濛的山色在暮霭的映衬下 遥遥相连,天、地仿佛连成了一片,一望无垠,使人心境也变得愈发开阔。 近处传来咚咚的捣衣声,似乎正向诗人报告着汉宫秋天已至的消息,此处 再次点明了诗人游观的时间应在秋天。其次写观内景,松为道观常种之 树,象征清净高洁之意,“疏松影落空坛静”写出了松影倒映在澄澈的庭院 中,表现出松枝随风而动的轻盈神韵;道坛空寂宁静,细草芳香沁人,洞府 幽深不可见,诗人用笔细腻,精心选景,描绘出了一幅清幽的道观夜景,使 人身处其中,顿觉神志清明。后世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云:“庭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造境之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苏 轼之文正由韩翃此诗而来。此二联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刻画游仙观内、 外景,用语清俊秀丽,笔墨细腻生动,可谓妙笔。
    尾联连用“方外”、“丹丘”两个道家术语代指游仙观,强调了道观景色 宜人,能使人心境宁和,正是人间的“蓬莱仙境”、“世外桃源”。此诗要传 达的道理,似乎也有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的意味。
     
        韩翃这首题咏之作,描绘了深秋雨后暮色中的仙游观辽远开阔、清幽 雅静的景色,盛赞其为人间仙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渴 慕。此诗虽然语言清新流丽,景致描写细腻逼真,但是内容空泛无物,缺 少情思,不可深究,这也是多数题咏诗为后代文人诟病的原因所在。
     
  •  
         这首七律题咏长安之仙游观。
     
       首联二句描写游览庙观时的时令、气候,以及远眺所见。“风物凄凄”是秋天; “宿雨”是雨季; “五城楼”为所见景物。颔联描绘仙游观四周景物,“山”、“秦树”、“砧声”、“汉宫”,有见有闻,绘声绘色。这是近观。颈联则描写观中所见,是眼前所见,刻画“松”、“坛”、“草”、“洞”,一连用了“疏”、“空”、“静”、“细”、“闲”、“幽”,渲染出一股清淡的艺术氛围。尾联将仙游观比做人间仙境。丹丘,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之地,昼夜长明。屈原《楚辞·远游》: “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诗人的赏爱流连之情,抒发到极至。全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语言洗练,声韵铿锵,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有盛唐李颀之神采。尤以“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二句,是描写庙观景物的名句,为世人传颂。
     
  •     仙游观在陕西逍遥谷。道家潘师正居于谷中,唐高宗诏令在其地为他建观,并于谷口立门曰“仙游”。这是一首纪游诗,通过对景物的艺术再现,突出描写了观中的静和幽,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灵和出世之念。
     
         本诗首联交代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点明游仙游观的主题。第一句既说明地点,也是对仙游观的赞美,说它像传说中黄帝建造以迎候神人的五城十二楼。以五城楼作比,十分切合它是一个道观的特点,也给仙游观增加了几分神秘和文化色彩。第二句写进入仙游观的感受,同时交代游览的时间是萧条冷落的秋天。诗人写道,昨夜下了一夜的绵雨已经停止了,雨过天晴,仙游观四周景物风光给人以凄清之感。颔联写仙游观外的景物,时当秋天,诗人由视而听,以由近而远,由远而近进行描绘。从嵩山的山冈遥想京城长安所在地的秦中树木景象; 由听到砧声四起,而想到东都洛阳的秋色。一句之中有虚有实,有近有远; 一联之中远近交错。颈联又回到观中,细写古松疏朗的树影落在寂静的祭坛上,院落之中细草尚未枯黄,芳香之气可闻,道观中的洞府更显得清幽寂静。诗人先写高处 “空坛” 的静,后写低处 “小洞” 的幽,着意描写观中的静与幽,表现了道观的特征,点明这是道士居处。尾联引用 《远游》 之语,称赞这样的幽静的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这是对仙游观的赞美。写得颇有情趣,也与首句互相呼应。
     
        全诗虽无深意,但对仗精工,声韵婉转和谐,语言工美秀丽。本诗章法很细密,写观周围之景色,突出静与幽,表现对这人间的仙境衷心赞叹,表达入仙山而忘尘俗之意。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