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陵渡

2023-08-12 可可诗词网-张祜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是诗人张祜漫游江南咏渡口的小诗。首句点题,用笔轻灵,也点出观潮 之处;次句点愁,着墨平淡,也点出旅客不眠。三、四句写客子眼中之景。上句写近景, 著一“斜”字,写出了天将晓而未晓的景物特色:西斜的月光,虽然显得微弱而一片朦胧, 但潮水的回落还清晰可见;下句写远景,在落潮之时,斜月浸江,烟笼寒水,忽见对面黑 暗处,有几点星火闪闪烁烁,客子不由得“啊”一声,“那数点星火闪处不就是瓜州吗! ” “两三星火”是诗人空灵之笔,动情之处,是斜月朦胧夜江之上生命的亮点。此诗写景, 明暗相互映衬,融为一体。其意境清美、宁静,透露出喜悦;但清美中略带清冷,宁静中 微显萧疏,喜悦中也难以排谴羁旅的忧愁。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 《 tí jīn línɡ dù 》 
    《 题 金  陵   渡 》 
    .[ tánɡ ]. zhānɡ hù.
    .[ 唐   ]. 张    祜.
    jīn línɡ jīn dù xiǎo shān lóu , yì xiǔ xínɡ rén zì kě chóu 。 
    金  陵   津  渡 小   山   楼  , 一 宿  行   人  自 可 愁   。 
    cháo luò yè jiānɡ xié yuè lǐ , liǎnɡ sān xīnɡ huǒ shì ɡuā zhōu 。 
    潮   落  夜 江    斜  月  里 , 两    三  星   火  是  瓜  洲   。 
  • 《題金陵渡》
    .[唐].張祜.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
    在金陵渡口,
    我久久伫立在
    背倚青山的小楼。
    羁旅客乡的游子呵,
    一夜的思绪
    一夜的乡愁。
    潮水落了,
    一轮斜月。
    远处,有两三点星火
    闪烁,
    那里应是——
    古渡瓜州。

    【逐句翻译】

    金陵津渡小山楼,镇江渡口旁有一座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夜宿的旅人自应心绪烦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月光斜照的江流已经潮落,
    两三星火是瓜州。隔江的两三星火乃是瓜州。

  •  
    ①金陵渡:此渡口指镇江的西津渡,不是指南京过江的渡口。
     
    ②小山楼:指 诗人游览时客居之所。
     
    ③瓜州:又称瓜埠州,与镇江隔江相对。
     
  • 【集评】 清·宋顾乐:“情景悠然。”(《唐人万首绝句选》)

    星火,灯火。两三,两三点也。是,疑是也。瓜洲在京口对渡。一宿之中,思乡之愁,无处不现也。(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
     
    李健人曰: “金陵距瓜洲甚远,乌有夜见星火之理?余尝夜泊镇江,望江北瓜洲实有此景。考《镇江府志》有西津渡,在丹徒县西北九里,与瓜洲对岸,即古西渚,唐时谓之蒜山渡。疑金陵渡即在此处。”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诗题表明,本诗是诗人在金陵渡口所写。“金陵”,今江苏镇江,不是指南京。唐时京口(镇江)也称“金陵”。“渡”、“津渡”,都是指渡口,摆渡的地方。张祜没有做过官,寄情于佳境胜迹之间。他在《书愤》中写道: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他的写景诗颇受时人好评。
     
          首句点明旅次所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上。金陵渡是长江南北水运交通的要冲,诗人登山上楼,选择这样的住所下榻,可见其对山水有特殊兴趣。这一句登高,为后面的望远作了铺垫。
     
          次句写自己的忧愁。这句诗的语序本该作“行人一宿自可愁”,这里将“行人”与“一宿”倒置,除了平仄的格律要求以外,还有强调“一宿”的意思。“一宿”,意谓一旦住下、只要一住下。“宿”,“住宿”之“宿”,动词,不是量词的“宿”(音“朽”)。为什么“一宿”便“自可愁”呢?三四句作了回答。
     
         后面二句所写,便是触动“行人”愁绪的望中景色:在斜落的月光里 还在夜色笼罩下的长江正在落潮;闪烁着两三点微小火光的地方,那是瓜洲之所在。“瓜洲”,今江苏邗江县南,在镇江斜对岸,是大运河流入长江的口岸,南北水运的通道。也许那“两三星火”触动了诗人的乡思;也可能金陵渡口引发了诗人的身世遭遇的感慨。诗中没有明说,只在第二句中笼统地拈出一个“愁”字。
     
         张祜另有一首《瓜洲闻晓角》: “寒耿稀星照碧宵,月楼吹角夜江遥。五更人起烟霜静,一曲残声送落潮。”从内容看,两诗时间前后相连。它可以作为《金陵渡》的注脚。“寒”、“霜”,表明季节在秋冬。“五更”,是“人起”和“落潮”的时刻,它们说明诗人在瓜洲同样彻夜不眠,直到“五更”。“两三星火”,或许就是“月楼”上的灯光。隔江相望,辨认依稀,所以用表示少而不确定的数字“两三”;天亮之前,当然不会万家灯火。这是五更景象的真实写照。
     
        张祜擅于写景。他的诗句不但“不可刊置别处”,而且不能移用到别时,所以被称为“才子之最”。诗中的潮落、夜江、斜月、两三星火,与诗人的忧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昏暗、孤独、凄凉的气氛。
     
  •  
         此“金陵渡”非指南京而在镇江,是由镇江过长江的一个渡口。江对岸即为瓜洲,与镇江相对。
     
         该诗为张祜漫游江南时所作。“金陵津渡小山楼”是说,这一天,诗人乘船来到了金陵渡口,看看天色将晚,便泊船山岸,借宿在渡口旁的小山楼上。表面上看,这句似很平常,无非是交待了地点,在渡口边找到了住处而已。但“小山楼”这个住处在这首诗中却很重要,因为它临江建在山上,既能听到潮涨、潮落之声,又能凭楼远眺,观赏江上的景色。所以这第一句实为全诗的“引子”,后面三句中的“愁”和“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皆因此句而来。设想诗人登岸以后不是住进这江边的小山楼,而是径奔城中,住进繁华的街市里,那后面的内容便绝对写不出来了。“一宿行人自可愁”是说,住进这小山楼后,诗人非但不能酣然入梦,反而愁上心头。诗人在此用了一个“自”字,好像是说,不管谁住进这小山楼,都会自然而然地犯起愁来。但为什么会愁?愁的又是什么?诗人均未说明,但肯定与“夜不能寐”有关。按理说经过一天的旅途劳累,诗人本应“自可眠”才是,怎么反倒“自可愁”起来了呢? 原来躺在这小山楼上,楼外的风声和楼下江水拍打岸边的哗哗声透窗而入,飞入诗人耳中,搅得人无法入睡。想到自己一人游荡在外,作客他乡,远离亲人,不知不觉当中,一缕羁旅之愁袭上心头。这也是任何一个出门在外的人都会有的感受。愁上心头,无计排遣,更难入梦。于是诗人索性披衣而起,来到窗前,推窗望去,只见月斜西天,江潮方落,宽阔的江面在月光的映衬下,一片朦胧、静谧,充满了诗情画意。随着江水的退去,诗人的目光忽然被远处那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所吸引住了,那不就是明日自己要经过的地方吗? 于是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洲”。诗写到这便结束了,不知诗人此时是沉浸在“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所显露出的幽美、深邃、新奇的意境中呢?还是在憧憬着瓜洲的风貌呢?恐怕诗人自己也说不清了,但困扰着诗人的那一缕愁绪此时已化为乌有,不知去向了。
           
         这首小诗虽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它所包蕴的内涵却是如此的丰富,它所刻画出的意境又是如此幽美、迷人。前两句重在写住地、写人,从中透露出诗人不平的心境。后两句则重在写景,于写景之中寄寓了诗人发现美景后的喜悦和憧憬。诗人前后的心境是大不相同的,而转变过程只字未提,却又尽在写景之中了。真乃景语即情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说到瓜洲只用“两三星火”稍加点缀,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隽永,凝练,既耐人寻味,又分外传神,堪称写景佳句。
     
  •  
       这首《题金陵渡》,是张祜在行旅途中所作。它描写了作者夜宿金 陵渡时所见的景物,并寄托了淡淡的羁旅愁思。
     
      “金陵津渡小山楼”,这一句交代投宿之处。“金陵”系今之江苏 镇江,唐朝称“金陵”。“津”为渡水之处,“津渡”二字同义。“小山 楼”是“行人” (即作者)此夜所住的楼。首句写地点,下文的情、景 均由此生发。
     
       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交代时间和人物,并明确道出一个“愁” 字。“自可”二字是说,这种愁其来无因,其去无踪,是一种莫可名 状的心绪。“一宿”二字告诉读者,行人在“小山楼”上一夜没有睡 好觉,始终为这种愁绪轻轻地笼罩着、撩拨着。
     
        三、四句“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写金陵渡口的夜 景。长江落潮时天将破晓,周围仍是一片夜色。一弯斜月挂在天际, 些许微光使长江两岸的景物模糊莫辨,惟见远远的对岸有两三点若 明若暗的灯光在闪烁,那里便是瓜洲了。“瓜洲”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 与镇江市隔江相望。“两三星火” 四字是全诗的传神之处。瓜洲距金 陵渡较远,所以只能看到 “两三星火”,这是就地理位置而言; 其时 夜色已深,但离天亮尚有一会儿,“两三星火”也许是早起人家的灯光, 这是就时间而言; “斜月”微照,灯光不及沉沉的无月之夜那样分明, 这是就景物特征而言。“两三星火是瓜洲”能够唤起人们一种朦胧的 美感,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这与第二句中的“愁”字是统一的。无名 的、淡淡的愁绪也有一种朦胧感,只可体会,难以把捉。朦胧的愁绪 与朦胧的夜景交融在一起,构成一个朦胧的意境。这是本诗的最大特 色。
     
        这首诗一、二、四句直如白话,第三句稍有琢磨的痕迹。总的来 看,可称得上“空灵轻巧” 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