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疏影》 - 姜夔

2023-12-28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疏影·姜夔》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①疏影,姜夔自度曲。  ②苔枝缀玉,梅的两个品种。  ③客里,白石是江西人,当时住苏州。  ④倚修竹,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里把梅花比作美人。  ⑤深宫旧事,南朝帝武帝女寿阳公主,曾似梅花饰面,后来女子纷纷仿之为“梅花妆”。  ⑥蛾绿,眉黛。  ⑦金屋,汉武帝为胶东王时,曰:“苦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  ⑧玉龙哀曲,指笛曲《梅花落》。玉龙,笛名。  ⑨恁时,那时。

这首词为《暗香》的姊妹篇。它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既写花又写人,花人合一,互相幻化,以空灵含蓄的笔触,构成朦胧优美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用典。第一个典故讲的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第二个典故是诗人杜甫笔下的佳人。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第三个典故是昭君出塞;第四个用的是寿阳公主的典故,这个典故带来了一股活泼松快的情调,使全词的气氛得到了一点调剂;最后一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五个典故,五位女性,包括了历史人物、传奇神话、文学形象。她们的身份地位各有不同:有神灵、有鬼魂、有富贵、有寒素;有得宠、有失意。在叙述描写上也有繁有简、有重点有映带,而其间的衔接与转换更是紧密而贴切。作者用这五位女性人物来比喻映衬梅花,从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比起一般的“遗貌取神”的笔法来又高出了一层。

花化为人,人化为花,花使人更娇弱,人使花更灵性,穿插交融,人花融汇,难分彼此,妙之甚也。所以说《疏影》中所出现的梅花的形象、梅花的性格、梅花的灵魂、梅花的遭遇、都寄托了作者身世飘零的感叹,表现了词人对美好事物应及时爱护的思想。

这首词词眼应在“幽独”一词。从梅之幽独,美人之幽独,客里黄昏之幽独分别着笔,使幽独具有更幽远,更灵气的意蕴。

●疏影,南宋姜夔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等。双调一百十字,仄韵。参见第571页“暗香”。

●词中化用的五个典故:

第一个是隋代赵师雄在罗浮山遇仙女的神话故事。见于曾慥《类说》所引《异人录》略谓。隋开皇年间,赵师雄调伍广东罗浮,行经罗浮山,日暮时分,在梅林中遇一美人,与之对酌,又有一绿衣童子歌舞助兴,“师雄醉寐,但觉风寒相袭,久之东方已白,起视大梅花树上有翠羽剌嘈相顾,月落参横,惆怅而已。”原来美人就是梅花女神,绿衣童子大亮以后就化为梅树枝头的“翠禽”了。

第二个典故是杜甫笔下的佳人。杜甫的《佳人》一诗,其首尾云:“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这位佳人,是诗人理想中的艺术形象,姜夔用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

第三个典故是昭君出塞出自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四个典故是寿阳公主的典故。《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第五个典故是汉武帝“金屋藏娇”事。《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刘彻幼时曾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姜夔生活在宋金对峙、南北妥协时期。南宋王朝忘怀国耻,一味歌舞湖山。在这种政治气候下,姜夔一生过着湖海飘零、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既未沦入底层,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也缺乏奋力匡时济世的雄心,于是不免在“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中消磨年华,因而他的创作视野较狭。不过,姜夔布衣终身,为人狷洁清高,“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他的作品不傍他人门户的气韵,当和这种身世个性及修养有关。

姜夔在《疏影》一词中引杜甫的《佳人》一诗,用佳人来比喻梅花,以显示它的品性高洁,绝俗超尘,宁肯孤芳自赏而绝不同流合污。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

诗中写的是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这个女子出身良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更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全诗含蓄蕴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这首诗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梅的意象是贞洁的君子,它超尘绝俗冰清玉洁。从“疏影横斜水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到《暗香》《疏影》的名作,都表现了诗人的清高和浪漫。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