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临江仙》 - 郭应祥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临江仙·郭应祥》

老子开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痴顽。昨非今是有无间。惟惭新赤绂,不称旧苍颜。  休羡长年并极富,休贪宝带腰环。人生难得是清闲。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

①临江仙,词牌名。  ②开年,一年的开始。  ③恁地,如此,这样。痴顽,愚蠢顽劣;愚蠢无知。在词中用作谦词。  ④赤绂(fú),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绂,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⑤苍颜,苍老的容颜。  ⑥宝带,用珍宝装饰的佩带。

这首词作者写于自己丙寅生日。

词的上片写作者五十开年之现状。转眼已经五十了,自己的言行举止还像以前那样的顽劣。“昨非今是有无间”几十年中的对与错、是与非之间,没有本质的界限。“惟惭新赤绂,不称旧苍颜”今年已经五十了,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自己的官服在变,官职在升,容颜也不似从前。时间留不住,人间正道是沧桑。

词的下片写几十年的感慨。“休羡长年并极富,休贪宝带腰环。人生难得是清闲”人生易老天不老,转瞬就是百年。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让作者领悟到:长寿不让人羡慕,富贵不让人嫉妒,高官显贵也不是作者的贪念,而让作者在乎的是清闲,这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心。“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愿望,过上清闲潇洒的生活,那就要赶快把自己的官印抛掉,回到故乡。由此不难看出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的渴望。

综观全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境界,表达了自己知天命之年后的理想与愿望。

家山的意象在诗文中是故乡的代名词。唐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宋梅尧臣“旧市越溪阴,家山镜湖畔。”明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闲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踏遍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郭应祥的“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家山是作者的归处,因为那是他的家乡。

●临江仙。参见第73页相关介绍。

●县的起源。县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始于春秋初期,最初设置在边地,带有国防作用。据现有文献记载,最早设县的是西方大国——秦。《史记·秦本纪》曰:“武公十年(前688)伐邽、冀戎,初县之”;武公十一年(前687)“初县杜、郑”。就是说在春秋初,秦武公在新开拓的疆域首先设立邦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甘谷县),第二年又设置杜县(今陕西杜陵县)、郑县(今陕西华县)。接着,楚、晋等国亦置县。《左传》载哀公十七年(前478),子谷曰:楚文王“实县申、息”;《左传》载僖公三十三年(前627)晋襄公以先茅之县赏胥臣。楚文王在位是前689至前672年,晋襄公在位是前627至前621年。可见,在春秋前期即前7世纪,秦、楚、晋等大国已先后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

在古文中,“县”是古“悬”字。因这些新拓的疆域,远离诸侯国的国都,悬于诸侯的采邑之外而命名。

隐居是古代的“时尚”,隐居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躲避,有的是追求自由,恬淡放旷是多数隐士的追求。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首临江仙,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淡泊与超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慷慨、豪放的词句中,既有作者对大自然雄伟气势的盛赞,更有词人对大英雄功成名就之后的失落与孤独,同时也含有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与轻视。临江豪迈的英世伟业的消逝,像滚滚长江一样,汹涌东逝,不可抗拒,空留伟业。“青山依旧在”人生易老天不老,清山依旧,英雄已成历史。“几度夕阳红”写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作者更是感慨万分。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在凝固的历史画面上,那白发的渔夫,那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但“惯”字又透出了作者的孤独与苍凉。“一壶浊酒喜相逢”,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给这首词的宁静气氛增加了几分动感。“浊酒”显现出了主人与来客之间的友谊高淡平和。“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这些高山隐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何足道哉!这里当然也包括作者。

综观全词,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使读者在感到苍凉悲壮的同时,又创造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词中的高远意境,就在这宁静的气氛中反射出来。

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