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醉落魄》 - 李石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醉落魄·李石》

天低日暮。清商一曲行人住。著人意态如飞絮。才泊春衫,却被风吹去。  朝期暮约浑无据。同心结尽千千缕。今宵魂梦知何处。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

①醉落魄,词牌名。  ②清商,凄清的乐曲。商,中国古代五音之一,这里代指奏出来的乐音。  ③千千缕,千千丝缕。在此应比喻愁思。

这首词应为词人作于漂泊途中,通过自己旅途中所见、所听、所想,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的离愁别绪。

上片第一句,“天低日暮”已经为全词奠定了悲凄的格调:太阳就要下山了,天幕低垂。这时词人内心的压抑之情也不言自明了。这不禁使人想到了孟浩然《宿建德江》中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二者意境极其相似。这时一曲凄清的乐音响起,吸引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驻足聆听,也勾起了我的一腔心事。感觉自己像那飘舞的飞絮,刚刚穿上春妈妈做好的新衣,就被那春风强吹了去。词人在此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柳絮,总是身不由己地随风漂泊。而一个“才”字,一个“却”字,就将作者对于时光飞快流逝、人在天涯身不由己的感慨准确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继续畅吐愁思。“朝期暮约”再次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早上刚开始,夜晚已经在那里等待了,日夜交替,浑浑噩噩地过去,只觉得生活枯燥无味。词人在此将时间流逝这无形的过程用日夜的匆忙交替具体可感地展现出来,令人对作者此情感同身受。而作者觉得这些还不够,又用“同心结尽千千缕”将自己的愁思更加形象地展现了出来:自己和吹曲人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吧,那份愁思就像千万根丝缕交织成网,让我无法脱身。词人在此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将自己因漂泊天涯、有家不能归的那份焦心的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不禁让人想起词人张先《千秋岁》中的“心似双丝网,心有千千结”,用双丝网喻愁心千结,与此词妙在一处。“今宵魂梦知何处”仍然是作者所想:今晚上不知自己会梦向何方。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很相近,同样表达了那份羁旅愁情。“翠竹芭蕉,又下黄昏雨”展现了一幅让人倍感孤寂、悲凄的画面:竹青翠,芭蕉绿,可黄昏时候又下起雨来了。本来翠竹、芭蕉是让人可喜的景致,可黄昏时候的雨滴又让人陷入了那份“到黄昏,点点滴滴”的不尽愁情之中。一个“又”字,写出了词人对黄昏雨的反感,这份反感正是对黄昏雨滴所勾起的愁思的无奈,同时“又”有“再”的意思,体现作者愁思次数之多,也将岁月流转的迅速之意表现于一字之上。

本词通过低天、暮日、飞絮、千千缕、芭蕉、黄昏雨等意象,虚实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游子的羁旅之愁,表达自己对于漂泊生涯的厌倦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同时以动衬静,以吸引行人的一曲清商来衬托当时环境之静,更以环境之静来展现“行人”,即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孤寂。也正因为环境如此之静,词人才会有空间赏曲,并得出与吹曲人同样的感受,而那份对安定生活向往的背后,也应寄托着词人的家国之思吧。

●李石,字知几,资阳人。陆游《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改名石,而以知几为字。《资川志》载其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任太学博士,黜成都学官。乾道中再入为郎,后历知合州、黎州、眉州,皆以论罢。终任成都转运判官。

代表词作有:《长相思·红藕丝》《满庭芳·江草抽心》《捣练子·斟别酒》等。

●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写下“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的诗句。玄宗阅后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唱之,名《一斛珠》。曲名由此而得。

通过旅途中所见、所听、所想,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的离愁别绪,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境,也是《醉落魄》的一大特色,这与孟浩然的诗《宿建德江》有相通之处。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的前两句,作者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茫茫、江水悠悠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一起涌上心头。此二句同样用“日暮”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后两句写景均是由“客愁新”三字生发出来,由于它的背景是如此宽广无垠,因而往往被反衬得特别矮小,好似被天地压扁了似的,这就是“天低树”三字的意境。诗人以暮天能将孤树压低的夸张笔法,形象化地写出内心的压抑心情,这就是不见亲人的凄凉之情。“江清月近人”是由于江水净洁,故水中的月亮倒影便显得又大又圆,人在船上看它,只觉得它似乎离人特别近,也将诗人的孤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醉落魄》相较,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的主题,并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心境。不同之处在于,孟诗通过烟渚、旷野、低天、清江、月影等意象营造了一个更加风韵天成、淡中有味的意境,较之于李词更有韵味。

朝期暮约浑无据。同心结尽千千缕。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