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谒金门》 - 陈克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中华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鉴赏《谒金门·陈克》

春寂寂。绿暗溪南溪北。溪水沉沉天一色。鸟飞春树黑。  肠断小楼吹笛,醉里看朱成碧。愁满眼前遮不得。可怜双鬓白。

①寂寂,形容寂静。  ②沉沉,深厚的样子。  ③看朱成碧,出自于梁王僧孺的诗《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朱”与“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都混淆了,可见其醉之深、愁之浓。

这是一首借春景来抒发愁情的词。

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春天万物复苏,万紫千红,好像连花草都会说话。然而就是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在作者眼中却是一片“寂寂”。“绿暗溪南溪北”,碧草连天,绿色浓浓,仿佛使“溪南溪北”都变暗了。抬眼望,那苍茫的穹隆与这暗淡的溪水是同一个颜色。鸟儿从树林中穿过,树都变黑了。到处是寂静无声,到处是暗淡一片。而所有这些,不是来自于自然,而是来自于作者的内心:这是作者忧愁不堪的结果。

词的下片作者直接描写愁苦之情。“肠断小楼吹笛”,小楼吹笛,无法排解“肠断”之愁;“醉里看朱成碧”,借酒浇愁,结果只能是把红看成绿,而于愁则更愁。“愁满眼前遮不得”,满眼之物,皆成愁物;满眼之愁,无法躲避。最终只能是“双鬓白”。“双鬓白”与“愁满”,使读者感到了词人的愁之多、之浓、之重;“看朱成碧”与“双鬓白”,使读者不禁为词人叹息、流泪,甚至会断肠。

综观全词,有静有动,有色有声,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那撕心裂肺的肠断之愁。语言通俗而又活泼,“绿暗溪南溪北”“鸟飞春树黑”等句,既形象逼真,又活泼俏皮,使人读之难忘。

笛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吹管乐器之一。笛声流畅、清澈、悠扬,为许多人所喜爱。但也正是它的流畅、清澈与悠扬,又成为文人倾诉郁闷、表达相思之情的最好凭借。例如晏几道《六么令》:“莫道伤高恨远,付与临风笛。尽堪愁寂。”李莱老《点绛唇》:“情何极。燕莺尘迹。芳草斜阳笛。”陈与义《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在这笛声中,或浓或淡,都包涵着作者的思与愁。笛与思与愁紧密相连,成为表达人们感情的一个意象。

●陈克(1081~1137),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词风主要承袭“花间”之婉丽,陈廷焯称其词“婉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白雨斋词话》)。有《赤城词》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五十一首。

代表词作:《临江仙·枕帐依依残梦》《渔家傲·宝瑟尘生郎去后》《浣溪沙·浅画香膏拂紫绵》《浣溪沙·香雾空濛堕彩蟾》《谒金门·花满院》《谒金门·柳丝碧》《谒金门·深院静》《虞美人·踏车不用青裙女》《虞美人·小山戢戢盆池浅》等。

●谒金门,又名不怕醉、出塞、东风吹酒面、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春早湖山、杨花落、醉花春。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任半塘《教坊记笺订》:“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庭’句,乃羽士之谒金门。”疑即此调之本意。始见于《花间集》韦庄词。全词上下两片,共8句45字。句句押韵,均用仄声韵。此词首句为三字句,第二字宜用去声。

人生本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动荡的年代又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痛苦。陈克就生活在动荡的年代,这就注定他总要与愁苦为伴。

谒金门

陈克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

词的上片直写愁情。开篇三字直抒胸臆,将自己心中积郁着脉脉愁绪倾怀倒出,并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紧接“愁脉脉”,写自己登高望远,但无法望尽江南江北,胸中的愁绪反而越来越浓了。最后句是“目断”的原因。这里,词人不写山峥嵘高大,偏用“山几尺”的夸张手法来写山之小,强调的是重重“烟树”隔断了“芳信”。从而人立“小楼”之上的凄迷无助情绪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下片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起首一句三折,两字一意,用最经济的语言描绘出一片凄楚迷离的景象。“细草”绵绵无际,更添辽远凄迷之感。写“云”曰“孤”,见出离人的影子,“孤云”实际是离人心酸处境的象征。“斜日”状写太阳即将落山,这一时刻往往是鸟兽归巢而离人伤怀的时候。二句有了上一句凄迷的背景,即使天气片刻转晴,也不能使人脱离忧郁。末句“落花”本是伤情物,更何况是阴雨浮浮,东风无力,落花连飞舞一下也是不可能的。悲伤之情显得更加浓重。

这首词格韵清高,轻淡绵密,含蓄幽邃。由于受时代以及作者身世的影响,词人在凄迷的闺情背后似乎还寄托着深深的家国之恨。词人用同样的词调,同样的手法,抒发了化不开的浓愁,让读者为之唏嘘,令我们为之动容。

溪水沉沉天一色。鸟飞春树黑。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