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满江红》 - 沈瀛
诗词鉴赏《满江红①·沈瀛》秦中寄远上人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半世飘蓬②,今何幸、得归乡曲。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③。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篘新绿。
仍更有,初开菊。何妨更,重添竹。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
①满江红,词牌名。 ②飘蓬,蓬草根浅,随风飘行,所以古人以征蓬、飘蓬喻行旅之人。
③云子,云南特产的围棋棋子,云子历史上也有“云扁”或“云窑子”的称呼。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词。抒发了自得其乐、悠闲满足的情感。
上片描绘了回到故乡的情景。“半世飘蓬,今何幸、得归乡曲”,“飘蓬”二字,表现了词人对以往辗转流离生活的厌恶,所以,很欣慰现在能幸运回到家乡。然而,毕竟时间已久,自己“却还似、重来燕子,认巢新屋”。笔锋一转,眼前是大好的秋色“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风和日丽,走近家门,隐约闻到饭的馨香,想像珠烁晶莹的米粒,心里无限欢欣。“念蟹螯、满把欲黄时,篘新绿”,又想到秋季正肥的蟹螯,泛着新绿的竹笋,满心欢悦。此片将农村秋季丰收的景象描绘得真实生动。
下片进一步写在农村的愉悦生活。“仍更有,初开菊。何妨更,重添竹”,秋菊盛开,竹添新绿,秋天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此君相对,且无荣辱。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美景喜人,如果再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相知,那是何等惬意啊。等到修好三径,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生素愿都实现了。“任三竿、红日上檐梢,眠方熟”,等到日上三竿,红光映檐,词人还在香甜地大睡。
这首词作者采用国画的形式,对农村田园生活进行由点到面的描摹,生活立体生动,将词人归隐田园的闲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沈瀛,生卒年不详,南宋词人。字子寿,号竹斋,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杨万里曾经赠以诗云:“逢着诗人沈竹斋,叮咛有口不须开。”有《竹斋词》一卷。今存词80首。
代表作品:《念奴娇》7首,《减字木兰花》多至48首,《醉落魄·来时便有归时刻》等。
●满江红,参见第182页相关介绍。
●“饭香云子炊如玉”中的云子,传说900多年前,吕洞宾来到永昌郡,在龙泉池畔的塔盘山下,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为了周济这个农民,吕洞宾就教他用当地盛产的玛瑙和琥珀锻造围棋子出售。从此云子传播于世。
●“待得吾庐三径就”中关于“三径”的说法:最早见于《三辅决录》卷一,“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所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中有“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范端臣有:“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句中“三径”在古诗词中几乎已成为固定意象,一般指的是名士们归隐后所住的地方,成为古代文人实现个体价值成功的理想归宿。
秦中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的这首诗表达了渴望隐居,但苦于贫困不得以而求仕的痛苦心情。“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句,表达了隐居之愿,但苦于无钱维持隐居生活。只得违心求官,“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北入长安求仕并不是自己的意愿,此时,更加怀想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快活的隐居生活。“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生活进入极其窘迫的境地,原来的壮志在经历一次次碰壁后,也随着岁月衰减。“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抬眼望去,已是黄昏,听到暮蝉的哀鸣,想到仕途及隐居理想都半途而废,内心伤悲不已。
两首诗词,都运用了“三径”这个意象,都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只不过一人实现理想,一人仍在苦苦追寻,二人的思想意趣,是多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好是秋晴风日美,饭香云子炊如玉。
待得吾庐三径就,此生素愿都齐足。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
宋词《一落索》 - 舒亶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朱敦儒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苏轼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范成大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郭应祥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