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忆秦娥》 - 汪元量
诗词鉴赏《忆秦娥①·汪元量》
如何说。人生自古多离别。多离别。年年辜负②,海棠时节。 娇娇独坐成愁绝。胡笳吹落关山月③。关山月④。春来秋去,几番圆缺。
①忆秦娥,词牌名。 ②辜负,亏负。 ③胡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乐器,发音悠长、凄厉,故而常用来表现思乡、哀怨之情。 ④关山月,关、山、月三种因素蕴含于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故而人们往往以此作为远在异处的代名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言语之间表露思念离愁的凄苦。
词的开篇写道:“如何说。人生自古多离别。多离别。”“如何说”三个字,表达作者苦不堪言,无从说起的痛苦与郁闷。言辞虽短,但明确了全篇的情感基调。“多离别。多离别”叠词连用,韵味深长。作者将离别之苦诉说得悠长而无奈。在作者心间,漫漫离别,无期相会,心中的凄苦无法言说。“年年辜负,海棠时节”,亏负心情何来?是因为到了这个时节,海棠盛开,美好的时光,淡淡萦绕在心头的是丝丝的悲伤、离别,回想飘零世上,面对的众多纷争,作者陷入痛苦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多少次幻想这个时节,多少次期盼悦目快慰的赏花场面,可是此刻是何样的感觉呢?“娇娇独坐成愁绝”,作者依然表达的是别离的思念。此刻佳人愁苦、心灰意冷的容貌跃然纸上,令人心生怜爱。幻想佳人泪眼蒙眬,无语凝噎。作者耳畔响起古时琴声传来的场景,思绪中浮现忧伤的乐音: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悠悠十八拍中意,弹到关山月落时。随后作者写道,胡笳的悠长、凄厉,勾起思乡、哀怨之情,想着飘零不定的境遇,抒发忧乡去国的情怀。词的尾句“春来秋去,几番圆缺”作者再提时光流逝的飞速,月明晦暗中蕴含自己的伤春之情和羁旅飘零、志向未酬的失落之意。
●忆秦娥,参见第233页相关介绍。
●汪元量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的主要内容是描述宫廷生活。如《莺啼序·宫中新进黄莺》《汉宫春·春苑赏牡丹》《失调名·宫人鼓瑟奏霓裳曲》,这些词辞采华美,结构缜密,虽然境界不高,但能做到典丽而不堆砌,工致而不晦涩。后期词作内容与风格都有了变化。在大都期间,有一组《忆秦娥》,还有《人月圆》《满江红·和王昭仪韵》《莺啼序·重过金陵》等,继承并发扬了陆游、辛弃疾、陈亮爱国词的传统,不事雕琢,直抒观感,言显意真。
关山月,唐宋诗词中典型的表达别离思乡之情的意象,历代诗词名家,以此道尽心中的凄苦愁绪。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在内容上传承古乐府的风格,诗人笔力雄浑宏大,词采精练传神,令读者赏心悦目、心襟舒畅,壮阔之中含有悠长的愁苦思绪。
诗的开头四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作者经典刻画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明月凄清、天上苍茫,玉门关外使人离愁满胸间,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作者随后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九死一生,家人思念的苦衷自然不用多说。“不见有人还”一语点破征战凄惨的境况,作者同时也在强化亲人离去的苦难意象。后四句“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作者描写征人遥望边地而思念家乡亲人的惆怅,推想妻子家人月夜高楼处企盼归期,最终失望悲绝,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恰恰与诗人《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同一情景。“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让读者体会到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的凄惨状况。
月是词作的意象。是望远思归的象征。正因月到圆时,正是团聚的日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千古绝唱写尽了思乡。在思乡者的眼里,月是故乡明!离家千里,天各一方,飘零他乡,归期无限,虽然与家人共对明月,却只是“今夜月明人尽望”,无限的伤感无处倾诉。
人生自古多离别。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
宋词《一落索》 - 舒亶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朱敦儒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苏轼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范成大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郭应祥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