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减字木兰花》 - 陈瓘
诗词鉴赏《减字木兰花·陈瓘》
结庐人境①。万事醉来都不醒。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②。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③。
①结庐,构筑房舍。人境,人所居住的地方。 ②南窗,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③升平,太平。
这是作者题深道寄傲轩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作者主要描写自己的隐居之情。“结庐人境。万事醉来都不醒”。作者读的是孔孟诗书,走的是仕途之路。想用自己的所学来报答社会,来建功立业。然而世事艰难,当权者昏庸,英雄无用武之地。因而作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就成为泡影。失望之余也只能把理想付诸杯酒,在杯中忘掉一切。“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鸟飞云展,均有倦时,找个栖身之处是大自然之规律。无心之云鸟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累了,歇一歇;倦了,停一停;遇到了坎坷,找一处停泊的地方让心灵得以休息。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万般无奈与万分痛苦。
词的下片主要写作者对朋友的劝诫。“古人逝矣”,古人早已离我们而去。“旧日南窗何处是”,南窗之下,读书学习。那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逝者如斯,我们要把握住现在,充分地享受生活,“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这是作者对友人的劝诫,更是对自己的宽慰。
综观全词,作者幻化他人之诗句入词,丰富了词的内容与意境。语言清新,感情真挚。虽然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从中更深刻地反映着作者积极入世的愿望。
云于天空,云起云落,云聚云散,自由自在。云于深涧,能添无限美意,予人之感甚宜。于是,文人们把它作为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意象,写于诗,融之词。例如陶渊明的《答宠参军》“依依旧楚,藐藐西云,之子之远,良话曷闻”。《与殷晋安别》的“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陈瓘的《减字木兰花》“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在这些诗句中,作者借云之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陈瓘(1057~1124),字莹中,号了翁,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进士,调招庆军掌书记,湖州州学教授,升迁进退不定,宣和六年卒于楚州,年六十八。著有《了斋集》四十二卷,《约论》十七卷等,大多已佚。《两宋名贤小集》收有《了斋诗集》一卷。
代表词作:《满庭芳·槁木形骸》《卜算子·身如一叶舟》《减字木兰花·大江北去》《减字木兰花·花肯月色》《青玉案·碧空黯淡同云绕》《摹山溪·扁舟东去》《满庭芳·扰扰匆匆》等。
●减字木兰花,双调四十四字,即就宋词《木兰花》的一、三、五、七句各减三字。上下阙各二句仄韵转二句平韵。简称《减兰》。
隐居是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一种无奈的选择。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寄情于山水,并借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生活与情趣。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小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作者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江南风雨钓鱼图。江南水乡的二月,桃花汛期之时,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再加上一位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朝气,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这一切,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影响很大。不仅国内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鸟倦云飞。两得无心总是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宋词《一落索》 - 舒亶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朱敦儒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苏轼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范成大
[2019-05-23]
-
宋词《临江仙》 - 郭应祥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