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序)》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并序)》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①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②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③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④
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
【注释】 ①伯时:李公麟,字伯时。北宋画家。②野次:野地里。峥嵘:指怪石。幽篁:幽深的竹丛。③阿童:童儿。阿,发语词,棰:竹杖。觳觫(husu湖速):牛恐惧颤抖的样子。这里用以代牛。④砺角:磨角。
【译文】 郊野中有块小小的怪石,旁边的丛竹绿油油。放牛娃拿着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匹老牛。这怪石,我实在十分喜爱它,不要叫老牛在石上磨角。牛磨角还没有什么,怕它们争斗起来损伤我的竹。
【集评】 宋·范季随:“一日因坐客论鲁直诗体致新巧,自作格辙,次客举鲁直题子瞻伯时画竹石牛图诗云:‘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如此体制甚新。公(韩驹)徐曰:“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盖是李白《独漉篇》也。”(《诗人玉屑》卷八引)
金·王若虚:“山谷《牧牛图》诗,自谓平生极至语,是固佳矣,然亦有何意味?黄诗大率如此,谓之奇峭,而畏人说破,元无一事。”(《滹南诗话》)
清·吴景旭:“余观此诗机致圆美,只将竹、石、牛三件顿挫入神,自成雅调。陵阳谓其袭太白《独漉篇》法……诗家老手,体制纵横,便直取古语,如孟德之‘呦呦鹿鸣’,渊明之‘犬吠深巷中’,老杜之‘使君自有妇’、‘而无车马喧’,亦复何碍?”(《历代诗话》卷五十九)
近·陈衍:“若其石既为吾所甚爱,惟恐牛之砺角,损坏吾石矣,乃以较牛斗之伤竹,而曰砺角尚可,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耶!于理似说不去。”(《石遗室诗话》卷十七)
今·潘伯鹰:“山谷用意是异常深远的。他的本意究何所指,我们固不能确言。但大意是出于爱国爱民之心,而告诫当政的人不要闹小宗派斗争。”(《黄庭坚诗选》第31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今·吴熊和:“诗仅八句。前四句写画,石、竹、牧童和牛各占一句。用五言一句叙一物,用笔省而净,并且都用代称,如‘峥嵘’代石,‘觳觫’代牛,却写出各自的状态‘峥嵘’冠以‘小’字,恰好状怪石; ‘幽篁相倚绿’,见出是丛竹;阿童借用《晋书·羊祜传》中吴童谣‘阿童复阿童’的话头,在这里用作对牧儿的称呼也有亲切感。后四句写意,从牛身上落笔,抓住牛砺角和牛好斗这些牛的性格特点,去写它同竹和石的关系,把画面写活了。设想奇妙,饶有风趣,还表现了作者爱石爱竹的心情。后四句一概不用代字,牛字还重叠三次,有古歌谣之风。但这个构思并非一无依傍,仍是有取于前人的。”(《唐宋诗词探胜》第322页)
今·陈伯海:“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体句式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宋诗鉴赏辞典》第537页)
【总案】 黄庭坚对此诗颇为珍爱,认为是“平生极至语”。后世论者,对此诗毁誉不一,誉者说它体制甚新,用意深远,毁者说它没有意味,于理难通。其实,这是一首极有意趣的小诗,它既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又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心情。前四句描述画境,点出丛竹怪石,牧儿骑牛。后四句是作者对画中牧儿的嘱咐,既写出爱惜竹石的心情,更赞美了画的艺术成就。牛砺角和牛斗,大概也是有所指讽的。元祐初年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极其尖锐,作者对此深感不安,故借题设喻,在兴到之语中寓有深刻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