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题西溪无相院》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②
浮萍断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③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西溪:在今浙江湖州境内,流入太湖。此诗又名《湖州西溪》。②涵虚:指天空中包含水气。涵,包容。虚,天空。③见(xian现):“现”。显现。
【译文】 溪水漫流,已是雨过放晴,天光山色浑融一片明净,与水齐平的溪岸上静卧着几家门庭。微风轻拨溪中繁密的浮萍,萍叶空隙现出远山的倒影。沿溪轻轻地飘来一叶归舟,悄然能听到船舷擦动水草的响声。忽见寻路入城去的僧人,像从净境走向烦嚣世尘。溪桥上往来的过桥人,宛然在明净的镜中步行。正是凭借这场短暂的秋雨,西溪的秋色平添几分。别让溪中的芦苇任意勃生,妨碍游人观赏这溪上月影。
【集评】 宋·曾慥:“子野尝有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又长短句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又云:‘隔墙送过秋千影’,并脍炙人口,世谓‘张三影’。”(《高斋诗话》,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八所引)
宋·苏轼:“子野诗笔老健,歌词乃其余波耳。《湖州西溪》诗云:‘浮萍断处见山影,野艇归时闻草声’,与予和诗云:‘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若此之类,亦可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称其歌词。”(《诗人玉屑》卷十八引)
元·方回:“此东坡所称三、四一联。子野诗集《湖州》有之,近亡其本。”(《瀛奎律髓汇评》卷四七)
明·冯舒:“此公一生只会用‘影’字。”(同上书)
明·冯班:“不独三、四好,五、六亦好。”(同上)
清·查慎行:“三、四小巧而新鲜。”(同上)
清·纪昀:“三、四有致,宜为东坡所称,然气象未大,颇近诗余。五句作意而笨。”(同上引)
清·潘德舆:“张子野《湖州西溪》诗:‘浮萍断处见山影,野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佳,却似词;下句不佳,尚是诗,个中消息,当参。”(《养一斋诗话》卷五)
近·陈衍:“子野词家,诗可与晚唐人争席。”(《宋诗精华录》卷一)
今·许理绚:“此诗又名《华州西溪》。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征聘张先为通判赴陕。三年后张先又重游长安,其间似到过华州。时先已年过六十,然精力旺盛,诗兴不衰。……本诗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写一种高妙情致。”(《宋诗鉴赏辞典》第61页)
【总案】 张先籍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其地有东苕溪、西苕溪二流在乌程合流入太湖。诗当写湖州西溪。诗中描绘秋雨初晴的江南溪上景致,明净清丽,充满娴静的雅趣。尤妙于写静,善于写影。若寓“浮萍”之动于静,以“草声”之动衬静。五、六两句所写静景,乃是至静之景,静入心境。张先又善写“影”,如“几家门静岸痕平”、“过桥人如镜中行”二句,是暗写屋宇、行人在水面的倒影。“浮萍”句是明写山影。浮萍断处间隙,隐现山影于水面,令人联想到微风轻拂,浮萍摇动,山影在水面也随之摇曳,真有神妙之趣;“莫放修芦碍月生”,却是虚写月影。不愧“张三影”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