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州桥》
范成大《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①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②
【注释】 ①州桥:北宋汴京城里的天汉桥,在宫城南,汴河上。本诗题下自注:“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天街:京城的街道。等驾回:等待大宋皇帝驾回汴京。②使者:指南宋使臣,即诗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出使金国,过汴京作此诗。六军:古时天子有六军,此指南宋军队。
【译文】 州桥南北,便是北宋皇城的大街;故都的父老,一年又一年,盼着大宋皇帝的车驾回来。他们忍泪含悲哽咽着问我,“天子的军队,几时才能真的到来?”
【集评】 清·潘德舆:“沉痛不可多读。此则七绝至高之境,超大苏而配老杜者矣。”(《养一斋诗话》)
今·钱钟书:“这首可歌可泣的好诗足以说明文艺作品里的写实不就等于埋没在琐碎的表面现象里。《揽辔录》里写汴梁只说:‘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写相州也只说:‘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人曰:“此中华佛国人也!”’比范成大出使早一年的楼钥的记载说:‘都人列观……戴白之老多叹息掩泣,或指副使曰:“此宣和官员也!”’(《攻媿集》卷111《北行日录》上)比范成大出使后三年的韩元吉的记载说:‘异时使者率畏风埃,避嫌疑,紧闭车内,一语不敢接,岂古之所谓“觇国”者哉!故自渡淮,虽驻车乞浆,下马盥手,遇小儿妇女,率以言挑之,又使亲故之从行者反复私焉,然后知中原之人怨敌者故在而每恨吾人之不能举也!’(《南涧甲乙稿》卷16《书“朔行日记”后》)可见断没有‘遗老’敢在金国‘南京’的大街上拦住宋朝使臣问为什么宋兵不打回老家来的,然而也可见范成大诗里确确切切的传达了他们藏在心里的真正愿望。寥寥二十八个字里滤掉了渣滓,去掉了枝叶,干净直捷的表白了他们的爱国心来激发家里人的爱国行动,我们读来觉得完全入情入理。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六《望灵寿致拜祖茔》:‘白马冈前眼渐开,黄龙府外首空回;殷勤父老如相识,只问天兵早晚来!’和范成大这首诗用意相同。参看唐代刘元鼎《使吐蕃经见经略》:‘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观。致龙支城,耋老千人拜且泣……言:“顷从军没于此,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言已皆呜咽。’(《全唐文》卷716)”(《宋诗选注》第224页)
今·周汝昌:“按州桥天街之间,宋使与金伴使同行,遗民必不敢询问此等语言。今传本《揽辔录》乃节略本,无可互证。然诗人乃不妨出之以想象与推理,写故国遗民之心情,所谓事之不必有,理之未必无也。”(《范成大诗选》第39页)
今·吴熊和:“范成大实际上是假汴京父老之口说出了他自己内心要问的话。但这又是难以回答,也无可回答的问题。这首诗以问语作结,好在有问无答,表现了作者无限的悲愤和感慨。”(《唐宋诗词探胜》第363页)
【总案】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出使金国,路过中原地区,写诗一卷和日记《揽辔录》一卷。诗凡七十二首,皆七言绝句,多举所见之题,以表达作者对故国旧都的怀念之情。此诗以北宋时的皇城御街为背景。用白描手法,记录下一个催人泪下的历史镜头。与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异曲同工。而陆游是遥望悬想,此则是直面亲闻,更具有刺激力。钱钟书、周汝昌等皆已指出,当时未必真有此事,而中原父老却实有此心。《揽辔录》中写道:“过棂星门,侧望端门,旧宣德楼也。金改为承天门,五门如画。……使属官吏望之,皆陨涕不自胜。”范成大也许是把自己的故国之思,转化为中原父老的呼声,以期激励南宋君臣。诗中“年年”、“几时”、“真有”等字眼,既传达了中原父老年复一年望眼欲穿的情景,也暗含着对南宋当局的诘问。“真有”二字,尤见得以前曾多次流传宋军将要收复中原的消息。而诗人作为使金的宋臣,对此却无言以对。国事不堪问,他能许诺什么呢?陆游《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云:“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使解沾衣。”这可以说是对《州桥》诗中父老的提问作了间接的答复。这是中原百姓年年等驾年年失望的原因,也是使者无言以对的原因。而历史的发展证明,南宋王朝不仅未能恢复中原,最终把半壁河山也失去了。此处可仿林景熙《书陆放翁书卷后》之遗意,曰:“父老代代等驾回,百年不见六军来。惊心却闻崖山事,泪尽如何遣悲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