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於潜女》
苏轼《於潜女》
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②
奢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③
老濞宫妆传父祖,至今遗民悲故主。④
苕溪杨柳初飞絮,照溪画眉渡溪去,⑤
逢郎樵归相媚妩,不信姬姜有齐鲁。⑥
【注释】 ①於潜:旧县名,现已并入浙江临安县。②缟(gao稿):一种白色丝织品。袂(mei妹):衣袖。屦(ju巨):鞋。③(zha渣)沙:翻翘膨松的样子。奢,通“觰”,张开。沙,即“娑”,婆娑。柠(zhu住):应作“杼”,梭子。蓬沓:银栉。於潜地方的妇女头戴一尺左右的大银栉,叫做“蓬沓”。障前:银栉遮住了前额。④老濞(bi必):指汉初吴王刘濞,这里借指五代时的吴越王。故主:亦指五代时的吴越王。⑤苕溪:这里指东苕溪,源出天目山南,流经於潜。⑥姬姜:西周初,姜尚封于齐,周公旦之子封于鲁。姬、姜为齐鲁贵族之姓,这里指姬姓、姜姓的贵族女。
【译文】 黑的裙、白的衫,於潜的农妇,双脚白皙如霜,赤露不穿鞋子。高耸膨松的头发被银栉绾住,犹如团丝穿过织梭,银栉遮住了前额,在风雨之中毫不介意地来去。这种发饰源自吴越王时的宫妆,代代相传,遗民们至今还怀念着吴越国主。苕溪边的杨柳刚刚吐扬出柳絮,她们照着溪水画眉打扮,然后渡过溪去,碰上丈夫打柴归来向他显示美色,不相信齐鲁的姜、姬两家贵族有什么美女!
【集评】 宋·洪迈:“东坡赋诗,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如‘再说走老瞒’,‘故人余老庞’,‘老濞宫妆传父祖’,‘便腹从人笑老韶’,‘老可能为竹写真’,‘不知老奘几时归’之类,皆随语势而然。”(《容斋随笔·三笔》卷六“东坡诗用老字”条)
清·纪昀:“‘老濞’二句横亘中间,殊无头绪。”(《纪批苏诗》卷九)
【总案】 熙宁六年(1073)作者巡视於潜时作。作者在诗中着力刻画了衣饰朴素兼有古风的山乡村女的形象,赞美她们外貌之美、夫妇相谐之乐。这里,寄托了作者美学理想——追求质朴淳厚的美,追求原始自然的生活方式,为我国诗歌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形象。“老濞”二句承上进一步写於潜女打扮之古色古香,以见民风之淳朴,也与结句呼应,纪昀评为“横亘中间,殊无头绪”,似不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