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

2024-12-16 可可诗词网-唐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调古情真的五绝名作。虽然题为“江雪”,但是大半的篇幅却既未写“江”,也不曾状“雪”,仅以疏笔勾勒出由于大雪纷飞而呈现的鸟去人稀的景象。开头两句,均以数字统摄。所谓“千山”、“万径”,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多。在诗人的笔下,这时飞鸟潜踪,行人遁迹,并已达到“绝”、“灭”的程度。通过这样的浓墨渲染,寒江周围的环境气氛,便显得格外幽旷静谧。因此,尽管没有点出“雪”字,而雪之盛,读者不言而喻。

三、四两句,描绘江边之景:孤舟上,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迎风抗雪,垂钓寒江。从“蓑笠”二字,可知当时风雪正紧。作者通过强调环境的恶劣,就微妙地反衬出诗中的人物。至于“孤”、“独”二字,则与上“千”、“万”形成比照,突出渔翁清高孤傲、卓然独立的特点。

至此,仅说明柳宗元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素雅的寒江独钓图。但是,成功的咏物之作,必须“物物而不物于物”,字里行间,往往潜藏着深意。只有透过事物的表象,联系作者的身世,才能豁然开朗,领悟个中的真谛。名家之作,尤其如此。

我们知道,《江雪》是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时作。唐代永州,地僻人稀,而司马又是闲散无所事事的卑职。诗人形单影孤、寂寞苦闷之情,不言而喻。但是,这一切并不能动摇他的政治理想,消磨他的斗争意志。《江雪》正是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它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虽万受摈斥,不更乎其内”的气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说明在当权者的高压之下,人们为了苟活,即算有某种自得之见,也只能缄默不言;其政治气氛,正如这风雪扫荡、万里冰封的大自然,凄清冷落,生机萧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托名渔翁,实为自喻。尽管环境肃杀,但诗人置之不顾,仍旧一如既往地奉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这就显示了作者在遭遇坎坷、处境孤立的情况下,毫不妥协,敢于冒犯龙颜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诗人将一叶孤舟放在辽阔空旷的背景之下来写,也说明他在坚定、顽强的斗争意志之外,其内心也不免有孤厄郁闷的思绪。

此外,在音韵方面,诗人很好地选用了入声字作韵脚。入声字的特点是急促,缺乏延展性,既适合表现环境的凄清幽寂,又能表明作者冷静执着、斩钉截铁的态度。

总之,《江雪》一诗不仅是一幅寒江独钓的风景画,更是诗人政治活动挫败后的缩影,可谓是诗中有画、画外有意、愈促而缓、愈小而大的杰作,难怪蘅塘退士评论它说: “二十字可作二十层,却是一片,故奇。”

东坡言郑谷诗: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此村学中诗也。子厚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信有格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宋〕洪刍《洪驹夫诗话》)

“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前二句不着“雪”字,而确是雪景,可称空灵。末句一点便足。阮亭(王士祯)论前人雪诗,于此诗尚有遗憾,甚矣诗之难也! (李锳《诗法易简录》)

空江风雪中,远望则鸟飞不到,近观则四无人踪,而独有扁舟渔父,一竿在手,悠然于严风盛雪间。子厚以短歌为之写照,子和《渔父词》所未道之境也。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