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展芭蕉》(钱珝)
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开。
芭蕉入诗,并不少见,然而象晚唐诗人钱珝这样,把芭蕉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充满情味的却为数寥寥。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通常,咏物诗总离不开对所咏之物的外部特征的描写。由于时间、环境等条件的不同,物态各异,最能体现物象内在灵性和神情的,往往只是那“一瞬间”。“芭蕉未展”、“芳心犹卷”也是如此。“展”则无姿,“卷”则有韵,全诗均在“未展”二字上做文章。从未展到展,令人期待,引人遐想,更为诗人设喻联想、寓情传神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载体。
诗的首句以蜡烛喻未展芭蕉。以“无烟”和“干”绘形,以“绿”色,而劈首而来的“冷”字则不仅含有无烟之冷、绿色之冷(绿色属冷色调)、春寒之冷的意味,同时也极形象地刻画出未展芭蕉的那种柔弱冷寂、怯寒微颤的情态。可以说这是诗人内心的一种独特感受吧。蜡烛之喻虽熟而不俗,“绿蜡”一语尤其新鲜,低吟细味,一位亭亭玉立、脉脉含情的绿衣少女的形象宛然在目,给人以清新、娟秀的感觉。
次句“芳心犹卷怯春寒”,语意更进一层。“芳心”关乎物态人情两面。在诗人看来,这春寒料峭中的未展芭蕉正是他想象中的少女形象;紧紧卷缩的蕉心,恰如情窦未开的少女芳心。“怯春寒”三字不仅从侧面表现了未展芭蕉于春寒之时柔弱娇嫩的身影,而且容易使人联想起涉世未深、羞羞答答的少女的神态。
第三句又另作一喻。古代书札多作卷筒状,未展芭蕉似之。一首小诗,多处设喻,倘无新巧的构想和意趣,容易给人叠床架屋的感觉。而这里的比喻非但没有成为赘笔,反倒成了深化诗意的有效手段。作者通过“藏何事”的联想,使书札之喻避免了只求形似的简单重复,达到了一“喻”双关的艺术效果。此中“藏”字运用绝妙,颇具点石成金之功。这密封的少女书札,究竟藏有何等秘密,既不得而知,却又可想而知,作者采用设问句,读之更觉意深味浓。如果说“芳心犹卷”是怯于春寒,那么缄书藏情则暗含了一个“羞”字。这一怯一羞,从主客观两方面准确、细腻地刻画了少女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
末句应接前文,遥想未来,既暗示了少女的期待,也表达了诗人的祝愿:春寒消逝,东风吹临,芳心舒展,书札暗开。美好时刻必定会来到,这是充满自信的预告。此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东风”好奇心很重,偷拆“书札”,实指“东风暗换年华”的渐变过程,“暗拆开”三字巧妙地交待了芭蕉由卷心变为绿叶舒展。
这首诗构思新巧,广泛设喻,并借助拟人驰骋想象,把未展芭蕉写得有情有意,生动传神,是咏物诗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结语较稼轩“芭蕉渐展山公启”尤为风韵。若路延德(《芭蕉》)诗“叶如斜界纸,心似倒抽书”,未免近俗矣。( [清]宋长白《柳亭诗话》)
-
《金桥感事》(吴融)
[2019-05-13]
-
《丁都护歌》(李白)
[2019-05-13]
-
《下终南山过斛 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2019-05-13]
-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2019-05-13]
-
《东都望幸》(章碣)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