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李商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抒情诗,往往寓意婉曲,不易求得确解,绝句《嫦娥》就是一例。从字句上看,这首诗似乎并不难懂,重点是写月里嫦娥永无尽期的孤独凄凉心境。但诗人为什么对嫦娥产生这样的奇想呢?其中寄托着怎样的深意呢?后代评论家的看法颇不一致。有认为是诗人自比怀才不遇的,有认为是讥诮当时入道而不耐孤寂的女道士的,也有人说二者兼而有之的。这些说法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总还觉得不能满意。清代纪昀说: “此悼亡之诗”(见《李义山诗集辑评》)。今人沈祖在她的《唐人七绝诗浅释》中,对纪氏的论点又作了详细的剖析。这一论断比较符合诗人的原意。
李商隐在当时牛僧孺、李德裕两党的政治斗争中,先为牛党令狐楚,令狐绹父子所赏识,予以援引推荐,成了进士。后来李党王茂元爱其才华,把女儿嫁给了他。及至李德裕被贬斥,李商隐也就郁郁不得意,始终是“薄宦梗犹泛”,流转沉浮,为人作幕。但他的婚后生活,则是美好的。他和王氏伉俪甚笃,相亲相爱;从五律《蝉》的末句“我亦举家清”看来,他们还志同道合,都以清高自许。不幸,当李商隐四十岁时,王氏早死了。这对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深沉的悲恸中,他写下不少悼亡的名篇,如“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王十二兄见招,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睹物怀人,伤痛之情,令人惋叹。《嫦娥》一诗却用了另一种表达方法。首句写卧室屏风之内,烛影摇曳,诗人怀念亡妻,彻底无眠。“云母屏风”是用云母片装饰的屏风。次句似乎来了一个跳跃,忽然写到室外,这是短篇诗歌常用的手法。意谓相思难遣,于是步出中庭,仰观清晓天空景色,长河渐渐西落,晓星也一个个隐没了。“长河”即银河。“渐”字、“沉”字说明诗人久久伫立,观察天空,最后注视着月亮。他本想借此稍遣愁怀,可是,看到月亮,不禁又想到月里嫦娥,由嫦娥的孤寂,联想到妻子亡灵的悲凉。他想嫦娥偷服了不死之药,虽已成仙,但她却只能夜复一夜从碧海到青天,永无止境地运行着,心情必然十分孤寂。此时的嫦娥必定悔恨当年偷取了灵药,奔向月宫,否则岂不可以和丈夫比翼双飞,共享人间的乐趣? !这一幻想是写嫦娥,也是写王氏。王氏死而有知,她清高的灵魂,也一定飞升天宇,和嫦娥一样,永远飘游着。她俯视人间,怀念着丈夫。她的凄苦心情,也是可以想见的。在诗人心中,嫦娥和亡妻已融为一体。
这种以虚幻的比兴方法,从亡者的角度着笔来抒写悼亡之情,较之径直从生者这一面来写,意境更深一层。诗的末句本是感情倾泻之处,诗人又含蓄地用“碧海青天”四字对环境加以铺排,最后只点出一个“心”字,把“孤独”、“寂寞”、“凄凉”……这类字眼都避开了,留给读者驰骋想象的余地,可谓深得作诗三昧。清代叶燮说,“李商隐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正是指这类作品而言。
杨道孚深爱义山“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以为作诗当如此学。
( 〔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此非咏嫦娥也。从来美人名士,最难持者末路。末工语,警醒不少。(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意思藏在第一句,却从嫦娥对面来,十分蕴藉。此倬亡之诗,非咏嫦娥。(纪昀《点论李义山诗集》)
-
《金桥感事》(吴融)
[2019-05-13]
-
《丁都护歌》(李白)
[2019-05-13]
-
《下终南山过斛 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2019-05-13]
-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2019-05-13]
-
《东都望幸》(章碣)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