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首和第一首“烽火城西百尺楼”一样,也写征夫戍卒的思乡离情别绪。如果说上一首的思乡契机是一曲羌笛“关山月”的话,那么这首同样是异域的声声琵琶所引起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以羌笛、琵琶、胡琴入诗颇多,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等。这首《从军行》也是如此。看来彼时这些乐器已成为守边将士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
“琵琶起舞换新声”,是一个十分喧闹的场景:琵琶声声,歌舞阵阵,随着舞蹈节奏的变化,琵琶也随之翻出新声。可以想见此时人的情绪也是神采飞扬的。然而,“总是关山旧别情”。于是,气氛为之一变。尽管琵琶可以不断翻出“新声”,但在久别家乡的征人听来,总不免勾起剪不断、理还乱的“旧别情”,这旧日的离乡之情始终萦回在他们的心间。作者在一“扬”一“抑”之间,把征人戍卒的离情别绪一并和盘托出,拨动人的心弦。
“撩乱边愁听不尽”承上句。身在边地,这绵绵乡思,这无尽头的边愁,使人无法平静。这“边愁”借着琵琶声,得到抒发,但又是奏不完、听不尽的。这样就从表象进入内心的刻划,并把无影无踪的“旧别情”、“边愁”,变得有形有质,深刻地、准确地表达了征人此时此地的心中之情。
王昌龄作七绝,十分重视结句。他曾有言: “每至落句,常须含蓄,不令语尽思尽。”(见《文镜秘府》)“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诚如斯言。征人眼观歌舞,耳闻琵琶、羌笛声声,正乡愁万种,不能自已、无法排遣之时,不知何时在巍巍群山之上已升起一轮皓月,照彻莽莽长城。处此阔大的境界,种种闲愁也放置一旁。这一结句确有振起全篇之妙,王闿运《湘绮楼说诗》评述以为“此篇声调高响”,实是指此而言。中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有句云: “不知何处吹芦笛,一夜征人尽望乡”,意境与王昌龄此诗近似,但不免有衰飒之感。而读王昌龄这首诗,绝没有这种感觉,这确如有的论者所说,王昌龄的边塞诗是“盛唐气象”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前首以“海风”为景,以“羌笛”为事,景在事前;此首以“琵琶”为事,以“秋月”为景,景在事后,当观其变调。(黄生《唐诗摘钞》)
“撩乱边愁”而结之以“听不尽”三字,下无语可续,言情已到尽头处矣。“高高秋月照长城”,妙在即景以托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诗之最上乘也。(黄叔灿《唐诗笺注》)
此首第二句已斩绝矣,第三句转得不迫,落句更有含蓄,愈叹其妙。(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
-
《金桥感事》(吴融)
[2019-05-13]
-
《丁都护歌》(李白)
[2019-05-13]
-
《下终南山过斛 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2019-05-13]
-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2019-05-13]
-
《东都望幸》(章碣)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