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杨炯)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唐诗评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借用汉乐府旧题,写一个书生从报警的烽火照亮西京到慷慨从军、奔赴沙场奋战的全过程。语短意长,雄健激扬。

首联表现了一个书生在边火燃烧时的爱国热忱。从景入手,即景生情,直抒“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

颈联紧接颔联,诗人抓住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 “风”两者,刻划两军对峙的紧张场面。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声与色配合,暗示鏖战方酣,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与将士们同享战争的苦与乐。

尾联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结,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李泽厚说,“当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 (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美的历程》第126页)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同样的气概,杨炯在其他诗里也有所反映,如: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出塞》),“匈奴今未灭,画地联封侯”(《紫骝马》),“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剑锋生赤电,马足起红尘”(《刘生》)等。

这首诗布局精当,脉络分明,跌宕有致。烽火引起诗人内心的波涛;进而从军告别京城,投奔沙场与敌鏖战;最后以自豪的口吻表达立功塞外的壮志。诗人善于选择意象,精心营构典型场景。这首诗时间跨度大,而字数甚少,因此需要从严选取代表性强、信息量大的事物纳入诗章。例如“牙璋”、“铁骑”、“鼓声”为古代战事所必有; “凤阙”、“龙城”象征敌我双方; “雪”、“风”为自然现象中最能说明气候状况的,也能反衬将士的坚强决心。同时,意象的跳跃性,又带来了意境的朦胧性和多义性,产生特殊的诗美。杨炯这首诗无论题材和风格,都突破了六朝以降的绮靡柔媚之风,而上承建安的苍劲雄健之诗风,扩大了创作主体的视野。对仗也已臻完善,不仅颔联颈联,连尾联也整齐对仗。不愧是上乘之作。

杨盈川诗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烽火照着西京,寇警直逼帝廷矣。为书生者无由提一旅之军,以赴国家之急,故怀恨于心,为不平耳。“心中自不平”一句极要紧,后六句皆从此发出。今人都认做百夫长为燥脾,而不知故作矫激语以为合也。(徐增《说唐诗》卷十三)

此泛言用武效力,胜于一经自守。唐汝询为朝廷尊宠武臣,而盈川抱才不遇,故尔心中不平,亦近于凿。(沈德潜《唐诗别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