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宫]鹦鹉曲·渔父(侬家鹦鹉洲边住)
白贲
渔父
侬家鹦鹉洲边住①,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 舟,睡煞江南烟雨。[幺]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 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②。
【注释】①侬家:我家。侬,吴地方言。鹦鹉洲:武汉附近长江中一沙洲。 这里泛指渔父的住处。②甚:“真”的意思,这里可解为“不料”、“原来”等意思。
【鉴赏】这首小令描写了渔翁自得其乐的生活。首句是渔翁自述:我 家住在鹦鹉洲边。这里化用唐人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既是泛指渔翁的住处,又令人联想到一个放浪江湖、以 渔樵为生的隐士的生活环境。渔翁不识字本不稀奇,似可不说,但作者偏 要明白地说自己“是个不识字渔父”,便是有其深层寓意。白贲是诗人白 珽的儿子,幼承家学,多才艺,善绘画,尤爱写散曲,曾任知州、教授,但和 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并未得到统治者重用。因此这句应是激愤之言。 接着叙写渔翁的闲适生活。烟雨迷茫的江面上,一叶扁舟随波漂荡,舟上 渔翁盖着绿草编成的蓑衣,忘情地酣睡着。虽惊险却悠闲,似迷茫却舒 适,渔翁的生活与自然多么谐调融洽! 他一觉醒来,神清气爽,两岸的山 峦更加青翠可爱;他抖一抖蓑衣上的水珠,驾起小舟,哼着渔歌归去。曲 中的渔父,是一个潜藏并焕发了生命力的隐士。作者极写渔父生活的悠 闲自在、江上景色的优美恬静,旨在反衬社会的黑暗,寄托对自由生活的 向往。这一主旨,在结尾两句中表达得更为集中:“从前埋怨老天爷,算是 错了,没想到还真有安排我的地方呢!”与其说是自嘲,毋宁说是讥刺;与 其说是自慰,不如说是诅咒。这讥刺、这诅咒,无疑是指向“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无名氏《朝天子·志感》)和“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 途”(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的元代黑暗社会的,使得此曲中的渔父成 为超出历代渔父形象、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的艺术形象。
此曲景色与人物相映相衬,景情融和,恰切地表达出当时知识分子的 共同心声,所以四处传诵,唱和者众,以致此曲牌原名[黑漆弩]的曲调,也 因白贲曲中有“鹦鹉洲”三字,从而获得了[鹦鹉曲]的新名称。
今日更新
-
十五首录四 马致远
[2019-05-18]
-
《野兴》八首录四 马致远
[2019-05-18]
-
《秋思》 马致远
[2019-05-18]
-
《别情》 王德信
[2019-05-18]
-
《道情》 邓玉宾
[2019-05-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