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皇后刘氏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宋真宗皇后刘氏的事迹|史鉴
刘氏(公元968—1032年),华阳(在今四川成都附近)人,出身于世宦之家。真宗即位后,入宫为美人,后进德妃、皇后。
刘氏通晓书史,博闻强记,十分干练,曾长期与宋真宗一起夜阅群臣章奏。真宗病后,天下事更是多决断于刘氏,甚得真宗信任。
真宗死后,群臣遵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兼权取太后处分。不久,刘氏便以皇太后身份同宋仁宗同殿召对朝臣,垂帘听政。史书称其为政号令严明,恩威施于天下,是一个有一定作为的女政治家。
〔正 史〕
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改徙益州,为华阳①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从征太原,道卒。后,通第二女也。
初,母庞梦月入怀,已而有娠,遂生后。后在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善播鼗。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后年十五入襄邸,王乳母秦国夫人性严整,因为太宗言之,令王斥去。王不得已,置之王宫指使张耆家。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大中祥符②中,为修仪,进德妃。
自章穆③崩,真宗欲立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帝卒立之。李宸妃④生仁宗,后以为己子,与杨淑妃抚视甚至。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与闻。宫闱事有问,辄傅引故实以对。
天禧四年⑤,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宰相寇准密议奏以皇太子监国,以谋泄罢相,用丁谓代之。既而,入内都知周怀政谋废后杀谓,复用准以辅太子。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诣谓告,谓夜乘犊车,挟崇勋、怀吉造枢密使曹利用谋。明日,诛怀政,贬准衡州司马。于是诏皇太子开资善堂,引大臣决天下事,后裁制于内。
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谓等请太后御别殿。太后遣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于是请帝与太后五日一御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议已定,太后忽出手书,第欲禁中阅章奏,遇大事即召对辅臣。其谋出于丁谓,非太后意也。谓既贬,冯拯等三上奏,请如初议。帝亦以为言,于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贺,太后哀恸。有司请制令称“吾”,以生日为长宁节。出入御大安辇,鸣鞭侍卫如乘舆。令天下避太后父讳。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御文德殿受册。
天圣五年⑥正旦,太后御会庆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廷中,帝再拜跪上寿。是岁郊祀前,出手书谕百官,毋请加尊号。礼成,帝率百官恭谢如元日。七年⑦冬至,天子又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言其非,不听。九月,诏长宁节百官赐衣,天下赐宴,皆如乾元节。
明道元年⑧冬至,复御文德殿。有司陈黄麾仗,设宫架、登歌、二舞。明年⑨,帝亲耕籍田,太后亦谒太庙,乘玉辂,服袆衣、九龙花钗冠,斋于庙。质明,服衮衣,十章,减宗彝、藻,去剑,冠仪天,前后垂珠翠十旒。荐献七室,皇太妃亚献,皇后终献。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
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
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见,犹服髲鬀。太后曰:“姑老矣。”命左右赐以珠玑帕首。时润王元份妇安国夫人李氏老,发且落,见太后,亦请帕首。太后曰:“大长公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诸妹也;若赵家老妇,宁可比耶?”旧赐大臣茶,有龙凤饰,太后曰:“此岂人臣可得?”命有司别制入香京挺以赐之。赐族人御食,必易以釦器,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练裙,侍者见仁宗左右簪珥珍丽,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嫔御饰也,汝安得学。”
先是,小臣方仲弓上书,请依武后故事,立刘氏庙,而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后掷其书于地曰:“吾不作此负祖宗事。”有漕臣刘绰者,自京西还,言在庾有出剩粮千余斛,乞付三司。后问曰:“卿识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乎?此四人岂因献羡余进哉!”
后称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谕辅臣曰:“皇帝听断之暇,宜诏名儒讲习经史,以辅其德。”于是设幄崇政殿之西庑,而日命近臣侍讲读。
丁谓、曹利用既以侮权贬窜,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进外家,任内宫罗崇勋、江德明等访外事,崇勋等以此势倾中外。兄子从德死,姻威、门人、厮役拜官者数十人。御史曹修古、杨偕、郭劝、段少连论奏,太后悉逐之。
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豪发间隙焉。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官。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毋辄言。
于是泰宁军节度使钱惟演请以章献、章懿与章穆并袝真宗室。诏三省与礼院议,皆以谓章穆皇后位崇中壶,已袝真宗庙室,自协一帝一后之文;章献明肃处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贵,功德莫与为比,谓宜崇建新庙,同殿异室,岁时荐飨,一用太庙之仪,仍别立庙名,以崇世享。翰林学士冯元等请以奉慈为名,诏依。庆历五年⑩,礼院言章献、章懿二后,请遵国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后同祔太宗庙室故事,迁祔真宗庙。诏两制议,翰林学士王尧臣等议,请迁二后祔,序于章穆之次,从之。
《宋史》卷二四二
〔注 释〕
①华阳:故址在今四川成都附近。②大中祥符(公元1008—1016年):宋真宗赵恒采用的第三个年号。③章穆:指宋真宗第二位皇后郭氏,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死。④李宸妃:宋仁宗生母,死后被仁宗进位宸妃。⑤四年:公元1020年。天禧是宋真宗采用的第四个年号。⑥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天圣为宋仁宗赵祯采用的第一个年号。⑦七年:公元1029年。⑧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明道是宋仁宗使用的第二个年号。⑨明年:公元1033年。⑩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庆历是宋仁宗使用的第六个年号。
〔相关史料〕
上①不豫,浸剧②。宰相进曰:“圣体违和,过于忧轸,无乃以皇太子③春秋尚富否?”上颔之数四。宰相又曰:“皇太子聪明睿智,天命已定,臣等竭力奉之,况皇后裁制于内,万务平允,四方向化。敢有异议,乃是谋危宗社,臣等罪当万死。”上甚悦。自上不豫以来,太子出则监莅军国,入则省视医药。皇后悉倾宫閤中妆具财用,遣使诣道宫、佛寺、天下名山胜境为上祈福者,不可胜纪。上每言:“皇后所行,造次不违规矩,朕无忧也。”太子动息,后必躬亲调护,暂去左右,则继遣询问,至于乳保、小臣,皆择谨愿岁久者,旦夕教其恭恪。而太子纯孝之德,亦由天赋,非常情所及焉。
戊午,上崩于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淑妃杨氏为皇太妃;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百官见上于延庆殿之东楹。遣内殿承制、閤门祗侯薛贻廓告哀契丹,京城内外并增兵卫,罢工役。
初,辅臣共听遗命于皇太后,退,即殿庐草制,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丁谓欲去“权”字,王曾曰:“政出房闼,斯已国家否运,称权尚足示后,且言犹在耳,何可改也?”谓乃止(下删)。
先是,辅臣请皇太后所御殿,太后遣内侍张景宗、雷允恭谕曰:“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也。”乃令二府评定仪注。王曾援东汉故事,请五日一御承明殿,皇帝在左,太后坐右,垂帘听政。既得旨,而丁谓独欲皇帝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与帝召对辅臣决之,非大事悉令雷允恭传奏,禁中画可以下。曾曰:“两宫异处而柄归宦者,祸端兆矣。”谓不听。
癸亥,太后忽降手书,处分尽如谓所议。盖谓不欲令同列预闻机密,故潜结允恭使白太后,卒行其意。及学士草词,允恭先持示谓,阅讫乃进。
甲子,始听政。又赐辅臣以下袭衣、金犀带、鞍勒马有差。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
庚申④,西京作坊使、普州刺史、入内押班雷允恭伏诛。允恭既与丁谓交结,谓深德之,允恭倚谓势,日益骄恣无所惮。始,宦官以山陵事多在外,允恭独留不遣,自请于太后,太后不许。允恭泣曰:“臣遭遇先帝,不在人后,而独不得效力于陵上,敢请罪。”太后曰:“吾非有所靳于汝也,顾汝少而宠幸,不历外任,今官品已高,近下差遣难以使汝。若近上名目,汝不知法禁,妄有带动,适为汝累。”允恭泣告不已。时按行使副及修奉都监既受命逾旬矣,乃特命允恭与张景宗同管勾山陵一行事。
三月已亥,允恭驰至陵下,判司天监邢中和为允恭言:“今山陵上百步,法宜子孙,类汝州秦王坟。”允恭曰:“如此,何不用?”中和曰:“恐下有石若水耳。”允恭曰:“先帝独有上,无他子,若如秦王坟,当即用之。”中和曰:“山陵事重,按行覆验,时日淹久,恐不及七月之期。”允恭曰:“第移就上穴,我走马入见太后言之,安有不从。”允恭素贵横,众莫敢违,即改穿上穴。及允恭入白太后,太后曰:“此大事,何轻易如此?”允恭曰:“使先帝宜子孙,何为不可?”太后意不然之,曰:“出与山陵使议可否。”允恭见谓,具道所以。谓亦知其不可,而重逆允恭意,无所可否,唯唯而已。允恭不得谓决语,入诳太后曰:“山陵使亦无异议矣。”
既而上穴果有石,石尽水出,工役甚艰,众议藉藉⑤。步军副都指挥使、威塞节度使夏守思为修山陵部署,恐不能成功,中作而罢,奏以待命,时五月辛卯也。谓庇允恭,犹欲迁就成之,不敢以实闻。癸已,入内供奉官毛昌达还自陵下,具奏其事。太后即使问谓,谓始请复遣按行使蓝继宗、副使王承勋往参定。乙未,太后又遣内侍押班杨怀玉与继宗等俱。丙申,又遣入内供奉官罗崇勋、右侍禁閤门祗候李惟新就巩县劾允恭罪状以闻。允恭欲自持所画山陵图入奏,诏不许。四月辛丑,又遣内殿承制马仁俊同鞫允恭。癸卯,又遣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品夷简、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鲁宗道、入内押班岑保正,入内供奉官任守忠覆视皇堂,既而咸请复用旧穴,乃诏辅臣会谓第议。明日,特命王曾再往覆视,并祭告。谓请俟曾还,与众议不异,始复役。诏复役如初,唯皇堂须议定乃修筑。曾卒从众议。
允恭坐擅移皇堂,并盗库金三千一百一十两、银四千六百三十两、锦帛一千八百匹、珠四万三千六百颗、玉五十六两及当进皇堂犀带一、药金七十两,又坐尝令取玉带赐辅臣而窃取其三,于是杖死于巩县⑥,籍其家。弟侍禁、寄班祗候允中决配郴州编管。邢中和贷命,决配沙门岛。坐配决者七十人。
初,丁谓与雷允恭协比专恣,内挟太后,同列无如之何。太后尝以上卧起晚,令内侍传旨中书,欲独受群臣朝。谓适在告,冯拯等不敢决,请谓出谋之。及谓出,力陈其不可,且诘拯等不即言,由是稍失太后意。又尝议月进钱充宫掖之用,太后滋不悦。
允恭既下狱,王曾欲因山陵事并去谓,而未得间。一日,语同列曰:“曾无子,将以弟之子为后,明日朝退,当留白此。”谓不疑曾有异志也。曾独对,具言谓包藏祸心,故令允恭擅移皇堂于绝地,太后始大惊。谓徐闻之,力自辩于帘前,未退,内侍忽卷帘曰:“相公谁与语?驾起久矣。”谓皇恐不知所为,以笏叩头而出。癸亥,辅臣会食⑦资善堂,召议事,谓独不与,知得罪,颇哀请。钱惟演遽曰:“当致力,无大状也。”冯拯熟视惟演,惟演踧躇。
及对承明殿,太后谕拯等曰:“谓身为宰相,乃与允恭交通。”因出谓尝托允恭令后苑匠所造金酒器示之,又出允恭尝干谓求管勾皇城司及三司衙司状,因曰:“谓前附允恭奏事,皆言已与卿等议定,故皆可其奏,近方识其矫诬。且营奉先帝陵寝,所宜尽心,而擅有迁易,几误大事。”拯等奏曰:“自先帝登遐,政事皆谓与允恭同议,称得旨禁中,臣等莫辨虚实。赖圣神察其奸,此宗社之福也。”太后怒甚,欲诛谓,拯进曰:“谓固有罪,然帝新即位,亟诛大臣,骇天下耳目。且谓岂有逆谋哉?第失奏山陵事耳。”太后少解,令拯等即殿隅议降黜之命。任中正言:“谓被先帝顾托,虽有罪,请如律议功。”曾曰:“谓以不忠,得罪宗庙,尚何议耶?”乃责谓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故事,宰相罢免皆降制,时亟欲行,止召当直舍人草词,仍榜朝堂,布谕天下。谓所坐但私庇允恭,不忍破其妄作,未必真有祸心也。然天资险狡,多阴谋,得政岁久,要不可测,虽曾以计倾之,而公论不以为过也。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
辅臣三上表⑧,请皇太后遵遗制,每五日一临便殿,依先定仪注,许令中书、枢密院奏事,与皇帝共加裁酌,皇太后不许。复上皇帝表,乃从之(下删)。
甲午⑨,辅臣请皇太后、皇帝五日一御承明殿,凡军马机宜及臣下陈乞恩泽,并呈禀取旨;若常事,则依旧进入,候印画付外;或事从别旨,有未可行者,即于御前纳下,再俟处分。从之(下删)。
乙巳⑩,上与皇太后御承明殿垂帘决事,始用王曾议也。宰相率百官拜表称贺,太后哀恸久之,命内侍宣谕曰:“候上春秋长,即当还政。”冯拯等言:“太后临朝,盖先帝顾命之托也。”拯继丁谓为首相,颇欲蹑谓故迹,王曾独晓以祸福,且逆折之,拯不敢肆。自是,事一决于两宫。初,谓定太后称“予”。谓败,中书与礼仪院参议,每下制令称“予”,而便殿处分事称“吾”。太后诏止称“吾”。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九
〔注 释〕
①上:指宋真宗赵恒。②浸剧:时在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甲寅。③皇太子:即后来之宋仁宗赵祯。④庚申:时在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五月。⑤众议藉藉:议论纷纭之义。⑥巩县:故地在今河南巩县孝义镇。⑦会食:聚餐。⑧三上表:时在乾兴元年七月。⑨同上。⑩乙巳:时在乾兴元年八月。
-
雷妇师氏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雷妇师氏的事迹|史鉴
[2020-05-04]
-
陶宗媛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陶宗媛的事迹|史鉴
[2020-05-04]
-
陈义姑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陈义姑的事迹|史鉴
[2020-05-04]
-
郑文清妻黎氏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郑文清妻黎氏的事
[2020-05-04]
-
郑休妻石氏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郑休妻石氏的事迹|史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