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真州杂赋》原文、注释和鉴赏
真州杂赋
公卿北去共低眉,世事兴亡付不知。
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
【注释】
(1)《真州杂赋》组诗七首,均为七言绝句,此选其中第三首。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这首诗前有注:“诸宰执自京城陷后,无复远略。北人驱之去,皆俯首从之,莫有谋自拔者。予犯死逃归,万一有及国事,志亦烈矣!”
(2)公卿:指南宋被元军俘虏扣留的官员。低眉:低声下气、奴颜卑膝。
(3)“世事”句:当今天下兴亡,(北元与南宋)谁胜谁败,尚有一战,不能未卜先知。
(4)全赵璧:战国时,赵国惠文王得到好玉(璧),秦国昭王愿用十五城相换。蔺相如充当赵国使者,带了玉到秦国献给秦王。秦王接受了玉,却无意给城。蔺相如用计从秦王手里把玉收回,并完好地送归赵国。
(5)“东南”句:大军压境,南宋朝廷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东南半壁,是到考验哪个是真正男儿的时候了。
【赏析心得】
南宋恭帝(赵隰)德佑元年(1275),元兵大举南下进逼临安,宋朝官军一味退让,国家危在旦夕。正在赣州任上的文天祥接到朝廷勤王诏令后,立即变卖全部家产,在赣、吉两州募集义军三万,赶赴临安,欲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德佑二年正月十八,元军统帅伯颜进兵至高亭山(或称皋亭山),距南宋京城临安仅三十里,几乎就是兵临城下了。谢太后(道清)遣监察御史杨应奎送传国玺与伯颜请降。是夜,宋右丞相陈宜中逃归温州,次日朝廷又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二十日,太后派文往高亭山会见伯颜,进行谈判。文天祥议事中,对敌帅伯颜说:“丞相见丞相,不跪。”伯颜说:“宋朝都投降了,你还讲什么条件?”此时此刻,文天祥才知自己犯了毕生“铁错”:“貔貅十万众,日夜望南辕。老马翻迷路,羝羊竟触藩。”(文天祥诗《铁错》),他悔不该鬼迷心窍,放弃坚持与敌血战的主张,弄得身陷敌营,进退不得。但文天祥毕竟是铮铮男儿,知错就改。当元军挟持他北上至镇江时,文一行十二人,成功脱险,途经真州、扬州、通州,从海道辗转回到南方,重整旗鼓,收得失地。脱逃途中,他历经定计、谋人、踏路、得船、出巷、出隘、候船和入城等种种困难,其间踏惊波,涉泥泞,取小径,卧粪堆,忍饥挨冻,险象环生。文天祥用诗的形式记录下来,取名《指南录》。《真州杂赋》《议纠合两淮复兴》《至扬州》中的各一首及《扬子江》诗,便是其中的四首。
“公卿北去共低眉,世事兴亡付不知。”作者被扣,被押往北方途中,看到同行南宋朝廷的公卿大人,一反平时趾高气扬的倨傲气势,个个低声下气奴颜卑膝,在元人面前唯唯诺诺。文天祥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些家伙,他想:世事兴亡,谁胜谁败,还不知道呢,就这副熊样!“不是谋归全赵璧,东南那个是男儿。”作者虽也在押,心却早飞到南边去了,他正在与浙江天台人杜浒等私下商议谋划脱逃,返归南方,志复宋朝的大事。他们像战国蔺相如那样,把如玉一样的大好河山夺回来,完整地送还赵家天子。“东南那个是男儿?”作者满怀信心、豪气冲天说:那就让历史事实来证明吧!
-
刘商·《醉后》自讽唐诗
[2019-05-13]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哲理唐诗
[2019-05-13]
-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感怀身世抒发凌云壮志
[2019-05-13]
-
李白·《赠汪伦》赠别唐诗
[2019-05-13]
-
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战乱平叛唐诗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