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元量《醉歌》原文、注释和鉴赏
醉歌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
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
【注释】
(1)这首诗记录了中国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性时刻,是南宋亡国的大速写。时间当是南宋德佑二年(1276)正月二十三日晚或二十四日晨,太皇太后谢道清签字投降的情景。此时此刻,朝阳即为夕阳,早晚已无任何意义。降表签了亲笔“臣妾谢道清”,北宋加南宋,三百年宗社就一笔葬送了!《醉歌》当取借酒消愁之意,由十首绝句组成,此选第五首。
(2)乱点连声:梆鼓声密,气氛惊惶,报时声音混乱而急促。杀:收煞、结束。六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因宋忌“寒在五更头”,故宋宫内于四更末即转六更,始开宫门,故俗称“六更”。
(3)荧荧:形容蜡烛微光闪烁的样子。庭燎:朝廷大庭中点的火炬。《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此处是说,南宋朝廷要议大事,故点起了庭中火炬。
(4)臣妾:古代妇女对君主的卑称。谢道清为理宗皇后,为当时在位恭帝的祖母,即太皇太后,恭帝此时才六岁,由她垂帘听政,应是天下最尊贵人物,但迫于元军大兵压境的巨大压力,受权臣愚弄,却以宋室“国母”之尊,向元主上表乞降,自称“臣妾”,耻辱已极。佥名:同“签名”。
【赏析心得】
恭帝德佑二年(1276)正月十八日,元军进驻杭州东北的高亭山(又称皋亭山),距南宋京城临安仅三十里。谢太后派使臣(监察御史杨应奎)送传国玺与元军主帅伯颜请降。伯颜百般刁难,以降表仍书“宋”号为由,退还令之重写,并勒索谢后、幼帝招降未降州郡的手诏。来回折腾,这就到了正月二十三日深夜或二十四日的清晨了。汪元量为宫廷侍奉太后的琴师,又是幼主的老师,得以亲眼所见这一切情景,并写入了《醉歌》诗中,相当于现在的摄影机定格在南宋君臣拟写降表,太后签名这一历史耻辱的特写镜头中。
“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首两句写这一夜南宋君臣通宵达旦,等待签署降表的惊惶凄惨景象。当时恭帝仅六岁,朝廷由其祖母谢道清垂帘听政。实际上,这位六十九岁的老太婆昏庸无能,也只有任投降派大臣摆布。强敌兵临城下,权臣力主投降,又不放手义勇军抵抗,就只有投降了。这位被尊为“国母”的太皇太后,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坐等天明签署降表。此时此刻,南宋朝廷的大庭中火炬荧荧,一片惶恐气氛,在蜡烛燃烧、烛泪纷纷掉下的“毕剥”声中,君臣们听到一更又一更的报时鼓响,一次又一次心惊肉跳,总觉得今晚是“乱点连声”,报时没有往夜的节奏。“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佥名谢道清。”当听到宫中“六更”鼓声煞住,南宋灭亡的时刻降临了。送上按元人伯颜要求重写的降表,请太皇太后签署。这位至高无上的“国母”,颤抖着拿起笔在降表上签道:谢道清。平时昏庸霸道的她,这时还不忘在其“无比尊贵”的谢道清名字之前,恭恭敬敬地加上“臣妾”两字。作者亲眼所见,记录下了这耻辱的一瞬间。
后世之人对南宋的灭亡争论不多,但对侍臣汪元量《醉歌》中写的“臣妾”却有很多非议。首先发难的,据说是明末清初的降臣钱谦益,说什么青衣小人,没有资格谈论此等大事,后又有人说:对本朝太后,直斥其名,很不礼貌。但绝大多数人仍认为,国都要亡了,还谈什么礼貌,汪元量表示个人的悲悯之情,何错之有!帝后大臣可以投降,青衣小人就不能爱国吗?
-
刘商·《醉后》自讽唐诗
[2019-05-13]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哲理唐诗
[2019-05-13]
-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感怀身世抒发凌云壮志
[2019-05-13]
-
李白·《赠汪伦》赠别唐诗
[2019-05-13]
-
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战乱平叛唐诗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