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原文、注释和鉴赏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2)。
思君如满月(3),夜夜减清辉(4)。
【注释】
(1)自君之出矣: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建安诗人徐干《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后人多以“自君之出矣”为题,专吟妇女对远行未归丈夫的思念。
(2)理:从事。残机:没有织完布匹的布机。此处指劳动妇女进行纺纱织布的生产作业。
(3)满月:农历每月十五的月亮,是写妇女的思念如月满则亏的自然现象。此处是说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思念,日渐憔悴,容貌一天天瘦损,就像月满欲亏。
(4)清辉:月亮的光辉。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以女子口吻,深切思念出门在外丈夫的爱情小诗。首句“自君之出矣”,引用乐府旧题,建安诗人徐干《室思》中的一句诗。全诗为:“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飘飘不可寄,徙倚徒相思。人离皆复会,君独无返期。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诗借浮云、流水来抒发思妇的想念。张诗则借“残机”“满月”“清辉”来抒发织女的想念之情,在徐诗上突破发展,构思更为新颖、巧妙和贴切。君出有多久?诗中未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人在家,上机织布,来回穿梭,心神不定,思夫之情,波澜起伏,布是织不下去的。时间稍久,夫出机残,人去楼空,寂寥空虚,这个家显得十分衰败冷清。织女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天望月,心中默默地表白:我就像那十五的皎皎圆月,洁白无瑕、完美无缺、忠贞不渝,痴心等待你的回归。而忘情的你呢,却久久不归、杳无音讯。“夜夜减清辉”,就像满月渐亏,天天人消瘦,容颜见憔悴。织女哀叹交织,如怨如诉,婉转含蓄,真挚动人。小小一首诗,倾洒多少情!诗人推陈出新,思路之巧令人叫绝。
此诗写作时间不详。但在罢相之后,被贬荆州所作的可能性很大。若是这样,那作者就另有深意了。也许诗人自喻思妇,深情如满月,一腔报君恩,得到的却是“丈夫”渐行渐远,沉湎酒色,听信小人难以返回。结果是满月减清辉,亏成“残月”;“不复理残机”,布机成“残机”;“英姿潇洒”的诗人,也因年华老去而成“残花”,君臣之情也被阿谀奉承之心所取代,变成“残情”。很明显,这个所谓的“丈夫”,不就是早期的玄宗变为后期的明皇吗?远行不归,不就是励精图治沦为纵欲享乐的思想背离吗?可惜的是,月亮的清辉夜夜减少,最终会消失;人的生命短促,天天思念,生命也会结束。诗人贬在荆州,没两年就与世长辞了。唐明皇在此之后二十二年的漫漫帝王人生中,连用李林甫、杨国忠两个小人,历经安史之乱,绞杀了自己心爱的贵妃,一路远行到西蜀成都,最后与自己的儿子肃宗同归于尽于宝应元年(762)。唐玄宗只有在历经苦旅之后,才想起当年张九龄苦苦的劝告、耿耿的忠心。而这时,九龄已作古多年。玄宗只有一边流着混浊的泪水、一边派人去曲江祭奠他的亡灵。但是历史不可逆转,唐朝盛世已永不回归了。
-
刘商·《醉后》自讽唐诗
[2019-05-13]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哲理唐诗
[2019-05-13]
-
张九龄《照镜见白发》感怀身世抒发凌云壮志
[2019-05-13]
-
李白·《赠汪伦》赠别唐诗
[2019-05-13]
-
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战乱平叛唐诗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