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鹃 百合花
作者简介 茹志鹃,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
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
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
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
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等职。194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
编辑。1960年起从事专业文学创作,是中国作协会员,又被选为中国
作协上海分会理事。1977年当选上海七届人民代表。现为《上海文
学》编委。茹志鹃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
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
时代本质。她的许多作品如《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
舒》、《三走严庄》等都受到过茅盾、冰心、魏金枝、侯金镜等老一辈作
家的好评,一些作品被译成日、法、俄、英、越等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
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
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
有《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草原上的小路》
( 《收获》1979年第3期)、《儿女情》 (《上海文学》1980年1月)、
《家务事》(《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
刊》 1980年第3期) 等。
内容概要 1946年中秋。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 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分往各战斗连帮助工作。因我是女同志,团长派一个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早上下过雨,空气十分清新。一路上,通讯 员撒开大步走在前面,虽不见他回头看我一眼,但却能与我保持丈把远 的距离。我快,他快;我慢,他也慢。我怎么也赶不上他,双脚走得胀 痛如火烧。于是我提出休息,便与通讯员对面坐下,这一来,他便张惶 局促,好像身边埋下定时炸弹。我忍着笑,随便与他拉家常,方知我们 是同乡。这个小通讯员年仅19岁,入伍1年,在家乡时帮人拖毛竹。提 起家乡,我越感亲切,便问及他是否娶亲,他飞红脸,更加忸怩,半晌 方憨笑摇头。看到他这样,我只好不语。闷坐片刻,我们又继续赶路。 下午两点,我们到了包扎所。这个包扎所设在小学校,几个卫生员正在 准备纱布棉花,满地都是用门板搭起的临时病床。一个两眼熬得通红的 乡干部送来铁锅和鸡蛋等物,并说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需先借老乡 的被子,以备伤员使用。我自告奋勇讨了这差事,并请通讯员一起帮忙。 我们先到了一个村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便借到两条棉絮一条棉 被,心里十分高兴。只见通讯员两手空空走来,他说;“女同志,你去 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我估计他话说崩了,便劝他带我去看看, 他执拗不肯。我走近低声说起有关“群众影响”的话,他听后便带我去 了。我们走进那家老乡院子,见房门贴着鲜红对联,喊了几声“大姐、 大嫂!”,一会儿才见一年轻媳妇出来,高鼻子弯弯眉,穿着粗布新衣, 长得很好看。我上前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位同志说话不好,别见怪。她 听了尽咬着嘴唇笑。我有些尴尬,通讯员却眼也不眨地看着我,如同看 连长做示范动作。我只好硬着头皮讪讪开口借被子,并讲了一番革命道 理。那媳妇不笑了,停了半晌,转身抱来一床被子,原来是条里外全新 的花被,假洋缎面,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故意朝我一送, 说:“拿去吧!”我手上已抱满被子,叫小通讯员去接,他无奈,只好绷 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便走,不料衣服挂在门钩上, 肩处撕下一大块布来。那媳妇笑着找针线要缝补,通讯员高低不肯。出 得门来,有人告诉我们,那媳妇过门才3天,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我听了心里便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眉头,边走边嘟哝,说这样不合 适。我故做严肃说起那媳妇未嫁时,不知为这床新被费了多少心血,可 有人竟说她死封建。通讯员听后更加不安要立即送还新被,我忙劝住了 他。心里觉得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十分可爱。分手时,他送两个馒头给 我开饭。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只见枪筒里多了枝野菊花,肩上的破布在 晚风里飘动。回到包扎所不久,又来了一些帮忙的妇女,其中有那个新 媳妇,她还是笑眯眯的,不时东张西望。后来问我同志弟哪去了,并不 好意思地说:“刚才借被子时,他可受我的气了。”我们忙着铺床,新媳 妇把自己那条百合花被铺在屋外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月亮升上 来。敌人烧起一堆堆野火,不时地燃放照明弹,在这样一个“白夜”发 动进攻,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我连那皎洁的月亮也憎恨起 来。乡干部又来了,送来干菜月饼慰劳我们,我才记起今天是中秋节, 家乡过中秋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也不知那可爱的小同乡在做什么。 攻击开始了,不久,便陆续有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时紧张起来, 我忙着给伤员登记入册。听伤员说,战斗初起,一切顺利。待部队冲破 工事进入街区,消息便断了。这时下来的伤员都极度疲乏。包扎所的担 架不够,重彩号来不及送往后方医院,我只好带领几个妇女先给伤员喂 饭、或擦洗他们身上的污泥血迹。新娘子有些怕羞,我跟她说了半天, 她才答应做我的下手。半夜时分,前面送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已满, 只好安排在屋外那块门板上。担架员围着不走,恳请我一定要救活这个 战士。新媳妇端水上前,只听“啊”了一声,我急忙拨开众人,看见一 张年轻稚气的圆脸已变得灰黑,安详地合着眼,军装肩头的破洞还挂着 一片布。担架员向我叙述挂彩的经过。原来是这个小通讯员为掩护十几 个担架员,只身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我忍泪打发走担架员,见那 新媳妇移过灯来,为他解衣擦拭身上的血污,庄严虔诚,全无忸怩羞涩。 我忙去请来医生,新媳妇正低头为他缝衣肩上的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 的心脏,默起,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他手脚冰凉。新 媳妇仍然细密地缝补那个破洞。我低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 的一瞟,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无意中我摸到身边两个干硬的馒 头。卫生员让人抬来棺材,动手要揭掉那床被子。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半铺在棺材底,半盖在通讯员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 “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 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 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作品鉴赏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作家写这篇 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 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 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评价这篇 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 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 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 目一新。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 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 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 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 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 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 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 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 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 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 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 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 歌”。同时,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选材上讲,作者将 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 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 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 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 写。作者的构思巧妙,“她以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 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 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 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作者还擅长 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 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 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 “越加亲热”,接下去是 “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 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 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善 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 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 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 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 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 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 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内容概要 1946年中秋。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我们 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分往各战斗连帮助工作。因我是女同志,团长派一个 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早上下过雨,空气十分清新。一路上,通讯 员撒开大步走在前面,虽不见他回头看我一眼,但却能与我保持丈把远 的距离。我快,他快;我慢,他也慢。我怎么也赶不上他,双脚走得胀 痛如火烧。于是我提出休息,便与通讯员对面坐下,这一来,他便张惶 局促,好像身边埋下定时炸弹。我忍着笑,随便与他拉家常,方知我们 是同乡。这个小通讯员年仅19岁,入伍1年,在家乡时帮人拖毛竹。提 起家乡,我越感亲切,便问及他是否娶亲,他飞红脸,更加忸怩,半晌 方憨笑摇头。看到他这样,我只好不语。闷坐片刻,我们又继续赶路。 下午两点,我们到了包扎所。这个包扎所设在小学校,几个卫生员正在 准备纱布棉花,满地都是用门板搭起的临时病床。一个两眼熬得通红的 乡干部送来铁锅和鸡蛋等物,并说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需先借老乡 的被子,以备伤员使用。我自告奋勇讨了这差事,并请通讯员一起帮忙。 我们先到了一个村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便借到两条棉絮一条棉 被,心里十分高兴。只见通讯员两手空空走来,他说;“女同志,你去 借吧!……老百姓死封建……”我估计他话说崩了,便劝他带我去看看, 他执拗不肯。我走近低声说起有关“群众影响”的话,他听后便带我去 了。我们走进那家老乡院子,见房门贴着鲜红对联,喊了几声“大姐、 大嫂!”,一会儿才见一年轻媳妇出来,高鼻子弯弯眉,穿着粗布新衣, 长得很好看。我上前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位同志说话不好,别见怪。她 听了尽咬着嘴唇笑。我有些尴尬,通讯员却眼也不眨地看着我,如同看 连长做示范动作。我只好硬着头皮讪讪开口借被子,并讲了一番革命道 理。那媳妇不笑了,停了半晌,转身抱来一床被子,原来是条里外全新 的花被,假洋缎面,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故意朝我一送, 说:“拿去吧!”我手上已抱满被子,叫小通讯员去接,他无奈,只好绷 着脸垂着眼皮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便走,不料衣服挂在门钩上, 肩处撕下一大块布来。那媳妇笑着找针线要缝补,通讯员高低不肯。出 得门来,有人告诉我们,那媳妇过门才3天,新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 我听了心里便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眉头,边走边嘟哝,说这样不合 适。我故做严肃说起那媳妇未嫁时,不知为这床新被费了多少心血,可 有人竟说她死封建。通讯员听后更加不安要立即送还新被,我忙劝住了 他。心里觉得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十分可爱。分手时,他送两个馒头给 我开饭。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只见枪筒里多了枝野菊花,肩上的破布在 晚风里飘动。回到包扎所不久,又来了一些帮忙的妇女,其中有那个新 媳妇,她还是笑眯眯的,不时东张西望。后来问我同志弟哪去了,并不 好意思地说:“刚才借被子时,他可受我的气了。”我们忙着铺床,新媳 妇把自己那条百合花被铺在屋外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月亮升上 来。敌人烧起一堆堆野火,不时地燃放照明弹,在这样一个“白夜”发 动进攻,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我连那皎洁的月亮也憎恨起 来。乡干部又来了,送来干菜月饼慰劳我们,我才记起今天是中秋节, 家乡过中秋的情景不由浮现在眼前,也不知那可爱的小同乡在做什么。 攻击开始了,不久,便陆续有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时紧张起来, 我忙着给伤员登记入册。听伤员说,战斗初起,一切顺利。待部队冲破 工事进入街区,消息便断了。这时下来的伤员都极度疲乏。包扎所的担 架不够,重彩号来不及送往后方医院,我只好带领几个妇女先给伤员喂 饭、或擦洗他们身上的污泥血迹。新娘子有些怕羞,我跟她说了半天, 她才答应做我的下手。半夜时分,前面送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已满, 只好安排在屋外那块门板上。担架员围着不走,恳请我一定要救活这个 战士。新媳妇端水上前,只听“啊”了一声,我急忙拨开众人,看见一 张年轻稚气的圆脸已变得灰黑,安详地合着眼,军装肩头的破洞还挂着 一片布。担架员向我叙述挂彩的经过。原来是这个小通讯员为掩护十几 个担架员,只身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我忍泪打发走担架员,见那 新媳妇移过灯来,为他解衣擦拭身上的血污,庄严虔诚,全无忸怩羞涩。 我忙去请来医生,新媳妇正低头为他缝衣肩上的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 的心脏,默起,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他手脚冰凉。新 媳妇仍然细密地缝补那个破洞。我低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 的一瞟,低下头,还是一针一线地缝。无意中我摸到身边两个干硬的馒 头。卫生员让人抬来棺材,动手要揭掉那床被子。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半铺在棺材底,半盖在通讯员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 “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 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 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 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作品鉴赏 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作家写这篇 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于是, 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的 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评价这篇 小说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 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 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 目一新。首先,作者选择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战士和老百姓,她们有 血有肉、个性鲜明,与通常那种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显然不同。小说中 的小通讯员年仅19岁,参军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质朴,不乏关 心战友、体贴群众的爱心,又对生活充满情趣,枪筒里常用树枝和野花 来点缀;他憨厚腼腆,与女同志一接触便浑身不自在,但在危急关头却 能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另一个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 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 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 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 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作者写出这样一个鲜 亮的形象是想以“一个正处在爱情幸福之漩涡中的美神”来“反衬这个 年轻、尚未涉足爱情的小战士”从而谱写出一曲 “没有爱情的爱情牧 歌”。同时,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许多独到之处。从选材上讲,作者将 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推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 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就连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碰壁的冲突 也是做暗场处理,不做正面描写。作品仅仅截取几个极为普通的生活横 断面,从几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开掘,展开对军民关系饶有诗意的描 写。作者的构思巧妙,“她以那条枣红底上洒满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做 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使小说中的 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 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作者还擅长 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刚刚 接触小通讯员时,因赶路不及而“生起气来”,然后又对他奇怪的保持 距离的作法而“发生兴趣”,以后是对小同乡 “越加亲热”,接下去是 “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最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 “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 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就这样,小说通过“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由 远而近、由表及里、由淡而浓地刻画和凸现了小通讯员动人的形象。善 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也是这篇小说的特点。如小战士枪筒中插的树 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以及那条百合 花被等细节都在作品中重复出现,前呼后应,这些描写不仅渲染烘托出 情境气氛,而且极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态和心理,使作品极富感染 力,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总之,这篇小说以朴素、自然、清新的笔调抒 写和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创造出一种优美圣洁 的意境,读后令人久久难忘。
今日更新
-
艾芜 百炼成钢
[2019-09-24]
-
鲍昌 盲流
[2019-09-24]
-
白桦 啊!古老的航道
[2019-09-24]
-
白朗 为了幸福的明天
[2019-09-24]
-
蔡测海 母船
[2019-09-2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