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荒煤《怀念》赏析

2023-08-18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陈荒煤《怀念》原文

    提起春天,人们的眼前往往就会浮现出一幅幅阳光明媚的图景:小草破土而出,花儿吞吐芳香,鸟儿在枝头喳喳叫春……春天无疑是生机勃勃的。但是,读陈荒煤以春天为书写对象的《怀念》,你会发现,以往对于春天的美好印象一概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则是类似于冬天的阴郁、潮湿、寒冷以及生命受到压抑的死气沉沉。

《怀念》的主题就在于全力渲染这种没有绿色的春天。作者分了几个层次来展开这种渲染:

首先,是当前的春天的感觉。在作者的视野中,现在的春天是必须以“阴暗”或“阴沉”来命名的,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说,“我是一整个春天连一朵花或是一根青草都没有看见过”,在这种明显的夸饰成分中,我们至少可以触摸到作者内心无以名状的焦灼、愤懑,一种充斥着过多黯淡以至于心无旁骛的心绪。这种心绪同样也表现在作者对社会氛围的感知上,“在我底狭又矮的小房里,有煤烟和浓重的潮湿弥漫着”;跑到街上,“酒精厂里底山芋及豆类被燃烧的气味,香烟厂里底霉烟草般的气味和胶皮厂里底橡皮气味”,依然纠缠在一起,包围着“我”。总之,无论是在个人狭小的空间还是在更为广阔的街上(社会空间),作者都难以呼吸到春天特有的清新空气。在这样的情形下,作者自然会油然而生对真正的春天的向往,同时也会萌生出一种反抗的情绪,狂笑、呐喊、苦恼、愤恨、诅咒等一系列的内心冲动正是这种反抗情绪不同层次的表现。

那么,作者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春天”感受呢?“我做了一个梦,今天”,极其简单的一个转折,作者就让我们的疑问视线投注到了过去。作者所经历过的“过去的春天”由此作为现在的“春天”感觉的铺垫层面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过去的春天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受难者的故事。牢房、呻吟、叹息、烙印、鞭挞……铸就了一种极其阴森恐怖的景象,由于这样的景象正好发生在春天,因而在作者的主观印象中,春天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甜美与宁静,也不再成为生命力的代名词;相反,它与戕害人性、钳制生命这样的行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远离绿色的黑暗所在。应该说,作者的这种对春天的感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对自然界的感受,而是一种对于社会氛围的感知,是社会环境的恶劣与恐怖投影在作者主观感受上的产物。

当然,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过去的春天与今日的春天仍然有不同存在,表现在:在过去的春天故事中,在他的身边,有一个坚强乐观的难友相伴,而不像现在,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在没有绿色的春天里辗转挣扎。这位难友的意义由此得到了强调——在作者度日如年的牢狱生活中,这位难友的存在仿佛为作者阴郁的心境挥洒上了一抹绿色。他并没有被监狱黑暗的生活所吓倒,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境遇中,他依然在执著地向往着春天——哪怕是在梦中。这份对春天渴望与执著对于作者来说,应该说是一个最好的安慰,甚至可以说,具有一种类似于坚守信仰的作用。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这位难友无形中也就演化成了真正的春天的化身,演化成了牢狱与黑暗无法钳制自由意志。

基于这样的关系,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如往昔阴沉的今日的春天里,作者总是在寻觅什么,在怀念什么。其实这种寻觅与怀念,是已经走出牢笼的作者对现实环境依然严酷的一种曲折的不满,是对曾经共患难的难友的一种关切与信仰不变的承诺,也是对未来的社会必然会走出这样畸形的春天的一种呼唤。在这种寻觅与怀念中,尽管作者一再渲染眼前的春天如何不尽如人意,其实在他的心中,始终还存在着真正的春天的影子,这个春天不仅拥有绿草鲜花,还闪烁着那位难友的身影,更凸现着作者自由呼吸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