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难老泉》赏析
吴伯箫《难老泉》赏析
吴伯箫的许多散文,想象飞驰,意境开阔,援古证今,旁征博引,笔墨雄浑而又潇洒自如,行文放纵而又从容不乱,读后使人心胸豁达,眼界大开。《难老泉》就是这样一篇散文。这篇游记以难老泉为中心,把景物、传说、古迹、新貌熔于一炉,使形象、感情、文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美的享受。
这篇游记纵贯到底的是“老”——“难老”这样一个思想脉络。为了表现“泉”的“难老”,作者选择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描绘。从泉名上写,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喷涌的水源,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而引“冯唐易老”的文句比较,用人的“易老”,反衬“泉”的难老。接着写泉的历史,写泉老“据说有两万万年或者三万万年”,然而它现在“流水永远不断,雨涝不增,天旱不减”,依然难老。再从水中的浮萍、水草作描绘,突出它们的“冬夏常青”、“冬夏常一色”,从又一侧面表明“泉”的“难老”。
这篇游记内容深广,艺术画面开阔。仅写难老泉,只限于对古迹的咏颂,思想深度必定有限。作者花一定的笔墨写太原这“古老的美丽的城市”,越过巨大的时间跨度,将太原和山西的旧貌和新颜交替出现,把横贯几千年的壮丽图景,新时代的“繁荣的景象,欢乐的气氛” 呈现在读者面前。做到既咏古,又颂今,既表现了历史文化的悠久,又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伟力。“难老泉”这个题目语取双关。从正面行文看,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而题目和所叙内容相呼应的,是更深刻的题旨。
这篇游记采用了“迂回曲折,从远道而来”的方法。宕开笔墨写的方法,目的是加大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引起读者的兴趣。题为难老泉,但开头却是先写山西,由山西而太原,由太原而晋祠,由晋祠再写到难老泉。由外到内,由大到小地引出难老泉。这犹如电影中的全景、中景、特写镜头。你看,作者要写泉,可并不开门见山,而是山西、太原、晋祠这么写下来,引得你神思飞驰,然后才点到难老泉。可是且慢,作者又是用“泉,论历史实际倒是很老的”,一笔宕开,讲述晋祠的由来,和晋祠三绝。写到了难老泉,又宕开写不系舟,最后以“最难忘的还是‘难老泉’”收尾,点明题旨。这种“迂回曲折,从远道而来”,不仅给人以天地开阔,深邃幽远之感,同时还包含着一种委婉,一种蕴藉,具有一种曲尽其妙的动人力量。
这篇游记的材料十分的丰富。有山西及太原的旧貌、新颜;难老泉的现状与历史;“桐叶封弟”的历史传说;晋祠的由来和地理位置;晋祠三绝;“饮马抽鞭、柳氏坐瓮的故事”,等等。为了把这些眼前景物、古史资料、传说故事、诗文引用等材料融为一体,《难老泉》以“我”的游踪作为叙写的脉络,以历史和民间的优美传说作为画面转接的艺术“间歇”,井然有序地缝合太原、难老泉及其周围人民改天换地的风景画。做到扩而不乱,铺而不拖沓。在文章中,作者注意运用过渡性的语言,如用 “桐叶封弟的故事,历史传说是这样的”的句子引出下文,用“这故事的题目叫做‘饮马抽鞭,柳氏坐瓮’”的句子承接上文。
写游记援引传说、掌故等都是常见之事。《难老泉》用去全文的三分之二篇幅钩稽史实,摘引诗文。作者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桐叶封弟” 的故事,讲述“柳氏坐瓮”的传说、“中流砥柱”、“张郎摸钱”的传说,主要是增大文章的容量,使文章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同时也是为了突出题旨,使主题的表达更为丰富、深刻。
(沈其茜)
-
茅盾《雷雨前》赏析二
[2018-10-19]
-
许地山《落花生》赏析二
[2018-10-19]
-
西西《看画——《胡子有脸》代序》赏析
[2018-10-19]
-
宗璞《哭小弟》赏析
[2018-10-19]
-
邓拓《可贵的山茶花》赏析
[2018-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