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囚绿记》赏析

2024-07-20 可可诗词网-散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陆蠡《囚绿记》原文

      读过《囚绿记》的读者,一想起这篇作品,大概无不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那支“永远朝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来,并由此而深深地怀念在孤岛上海被日本敌特机关秘密杀害的进步文化人陆蠡。

为什么一篇《囚绿记》会使读者经久难忘?

《囚绿记》表面上看它仅是一篇咏物小品。作者恋绿而居,囚绿欣赏,释绿南归。这三个过程也都是围绕着常春藤这个物而层层深入开展的。

作品先集中写囚绿的经过:去年夏天,作者在北平灰暗的天空下,在孤独寂寞中寻找住所。他和他的“绿友”——常春藤邂逅相遇了。当作者瞥见这绿影时,感觉一阵的喜悦,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这间简陋破旧的小屋子里住下了。之后,他久久地“留恋于这片绿色”和它“对语”,由于喜爱,他就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枝牵引进屋。由此他便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而且“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然而这被幽囚的“绿友”,“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常春藤,它一点不领人情,“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得“像病了的孩子”。这“囚”不住的“绿”始终在反抗着人的这种做法。芦沟桥事件发生了,朋友急催作者南下,临走之前,作者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并真诚地向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并期待着,“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作者就是沿着对常春藤的喜、恋、囚、释、念这一线索,围绕着对“绿友”的感情而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在平淡中蕴含着一种深意。

作者对常春藤这一物的感情是真挚的。“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四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无比的赞美之情。不仅赞美,作者还“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爱恋和追求之情也是渲染得淋漓尽致。如果仅仅到此为止。那么这也不过是一篇写得很好的咏物小品。然而从作品所写的地点北平,时间在芦沟桥事变以后以及篇末所渲染的纷繁离乱的环境气氛来看,这就不难觉察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思了。陆蠡是以常春藤作为民族与祖国命运的写照; 以人为的囚禁比作民族与祖国的命运被异族侵凌; 以常春藤的永不甘心于幽禁,象征祖国和人民的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以常春藤的释放,象征民族与祖国的获得自由与解放。作品的爱国主义之情在字里行间若隐若显,读后使人回味无穷。作品就是运用一种象征的手法和托物言志的抒情方法,抒发作者热爱美好的生活,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构思的巧妙这一点上陆蠡的《囚绿记》与朱自清的《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以叙述的笔调,抒写了作者“囚绿”的始终。其语言风格清新委婉,自然流畅。如“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胳,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又如“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这些句子似乎很普通,然而就在这平平常常、朴朴素素的语句中洋溢着一种抒情的美,透露出作者一种淡淡的情思,清丽深沉的文意。

作品紧紧围绕着“绿”而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作者见绿而喜绿,这种爱恋又发展成一种敬意,因为这绿有一种不可改变的品性,“永远朝着阳光生长”,于是作者在惊奇之中又感到一种内疚,责备自己。离小屋之前,作者抱着一种近乎虔诚之心,释绿还原,赞美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这时作者似乎又带有一种庄严之感。所以全文的节奏就比较舒缓、沉着,就如一泓清泉缓缓而流,然而它又起伏跌宕。作者由恋绿,而竟至“囚”绿,这一个“囚”字真如异峰突起,它把作者的 “爱”绿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恋而囚而念,表达了作者的深爱之情。《囚绿记》抒情不虚浮不夸张,描写又简约又朴实,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这正如现代戏剧家、文学评论家李健吾所说的:“感情厚实,蕴藉有力,文字格外凝重不浮。”

(沈其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