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嘉庚先生墓前的沉思》

2022-06-02 可可诗词网-随笔小品文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海风猎猎,海浪滔滔,陈先生!我,一个从少年时代就景仰您、爱戴您、矢志追寻您的足迹的人,到闽海之滨这块生您养您的土地,到您生前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到您安息的墓地鳌园,拜谒您来了。

陈先生!三十五年前,我曾经有幸以同等学历的身份被录取为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然而,由于历史上种种难以尽说的原因,我却一直没能来注册报到。直到昨天,当厦门大学郑学檬代校长把荣誉校友证书当众颁发给我的时候,我才正式列名在您的学生的行列里。我为此感到无限的激动、幸福和光荣。尽管,我得到这些,已经整整晚了三十五年!

岁月多情,岁月无情。昔日翩翩少年,如今的我,已是一个而发稀疏、而腹便便、而齿牙动摇的人了。但,青春的热血尚未冷却,一颗渴望报效祖国的心还在胸腔里激烈地跳动。此刻,我正伫立在您的墓前,任海风吹拂着我的乱发,撕扯着我的衣襟,听海浪时而大声呼喊,时而呢喃细语。我仿佛看到您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谛听着我的倾诉,准备和我促膝交谈。

陈先生!您以一个普通的渔村之子,甫及弱冠,便离乡背井,远走南洋,茹苦含辛,随父学习经商,历尽艰难,才使事业有所成。原可以作一富豪客居异地,建华屋,购良田,蓄婢仆,锦衣玉食,终此一生。但您却轻金钱,重义务,立志兴学救国,热心公益事业,将辛苦得来之大量财富,慷慨捐出,甚至倾家荡产亦在所不辞,呕心沥血,在国内和南洋兴办了以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为代表的几十所大、中、小学。您处处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对自己则百般苛求,艰苦俭朴,无声色玉帛之娱,无高楼华厦之奉,月零用仅及二元,每日晚餐不过一碗饭、一碗粥、一块腐乳。直到您即将仙去之日,又留下遗嘱:将存在银行的数百万元,全部捐献给国家,一分钱也没有留给子孙。这些天来,我漫步在厦门大学的校园之中,踯躅在集美学村的林荫道上,环视那一幢幢高大巍峨的建筑,听厦大和集美师生争相讲述您的高风亮节,几乎无时无刻不沉浸在对您的崇敬的氛围里。我从您的身上,真正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在于奉献,看到了千千万万爱国侨胞那一颗颗鲜红透亮的赤子之心!

在福建,在厦门,在我的一些华侨朋友中间,到处都可以听到有人说起“嘉庚遗风”。“嘉庚遗风”是什么?简而言之,即“大公”与“至诚”,即“爱国爱乡,诚信果毅”。陈先生,由您亲自制定的集美学校校训“诚毅”二字,至今仍珍藏在众多校友们的心里。我高兴地看到:在一本介绍您的生平事迹和影响的书里,记叙了一批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在菲律宾同声高唱集美校歌的动人情景。“文化大革命”后期,我曾有缘和其中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画家相识相交,成为他的朋友。那时候,他的头上还顶着“四人帮”强加给他的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随时有可能被人揭发检举,拖出去批斗。但他却泰然自若,毫无畏惧。一个个严冬的夜晚,我们一伙人踩着“咯咯”作响的冰冻,弯腰走进北京火车站旁他那两间狭窄得难以转身的小屋里,听他意态从容、妙语连珠地同我们谈艺术,谈人生,谈对祖国的感情,谈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屋外是冰封雪冻,数九严寒;屋内则笑声琅琅,春意融融。简直是两个世界!当时我就曾想过:是什么力量,使得这位看来相当瘦弱的艺术家,有着那么多的豪情、那么大的勇气、那么坚韧的信念呢?现在,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了:这其中,也有您的一份功劳,是您从他的少年时代起,就把“爱国爱乡,诚信果毅”的思想,注入到他的血液之中。

陈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由您所亲手培育或领受到您的恩泽的莘莘学子,何止万千。如今,他们虽然天涯海角,人各一方,但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一颗心仍然留在祖国,留在桑梓,留在您的身边。在北京,我刚刚参加过一九九○年度“庄重文文学奖”颁奖典礼。您还记得么,陈先生!庄重文先生就是集美航海学校最早的学生之一,以后当选为集美学校校友会的永远名誉会长,一九二七年,他在集美读书时,曾和几名学生代表一起乘小汽船把鲁迅由厦门大学接到集美做过演说。从此他便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他出资设立的这项以奖掖中、青年作家为主旨的文学奖,已连续进行了三年,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他还在福建设立了“中、小学优秀校长奖”和在厦门大学设立了以他父亲名字命名的“庄采芳奖学金”。他现在已是年届八十的老翁了,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建设,在天津、上海以及广东等地投资兴建了一批工厂,并以其所得资助内地的教育和文化事业。我这次离开北京的前夜,他还特地从新加坡打来电话,嘱咐我到厦门后一定要到您的墓前,为他奉上一炷心香,捎上几句誓言。他说:“我是一个基督教徒,也是陈嘉庚老校主的信徒。我天天祈祷上帝保佑我的祖国快些富强,并且叮咛自己,要永远记住老校主的话: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我在国内做的那几件事,我活着,要继续做下去;我死了,也要我的儿子小庄他们接着做下去!”

海风渐大,沙尘飞扬。日已西沉,人已渐去。鳌园内外,除了我和几位同行者之外,已经很少游人了。陈先生!我依然留连在您的墓前,舍不得离开。我还有很多话要向您说,但一时思绪纷然,又不知应该再说些什么。我是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儿子,少年入伍,备受磨难,其间虽历经颠扑坎坷,再三再四;然豪情未灭,壮志犹存。及近中年,始履坦途,思欲竭尽绵薄,奋力报国,为繁荣中华文学事业办二三实事。学先生榜样,步先生后尘,近年来参与筹集文学基金,北走南奔,席不暇暖,个中甘苦,有未能尽言者。幸得国家大力支持和海内外爱国人士的热情赞助,基金会现已初具雏形,小有作为。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每于风雨如晦之夜,则不禁感叹人生祸福无常,沉浮莫定,力图悄然引退,寻一平安着陆之合适时机。如此处处为个人设想,和先生不计名利,不较荣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崇高品格,相差岂止以道里计!

陈先生,我走了。此一去,地北天南,不知何日再来拜谒。我于一九五五年考入厦大,未克抵校;您却在一九六一年离开人间,致使我抱憾终身,在您的生前未能亲聆教诲。但,过了三十五年,我终于能以一个及门弟子的身份,来到您的墓前,亦可稍慰谒慕于万一。此刻,我凝视着您那朴素的墓碑,默想着您的业绩,止不住心潮起伏:谁道人生苦短?您的生命将是无际无涯的,它正由无数景仰您、追随您的后继者,一直延续下去!

陈先生,您,永远地安息吧。

(1991年1月1日《华声报》)

赏析这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回忆文章。作者不仅回顾了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一生,并通过画家庄重文老校友的经历深刻阐明了嘉庚遗风的实质——爱国爱乡,诚信果毅,而且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渲泄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全文以情感抒写为线索。开端部分作者怀着充沛的情感,将拜谒陈嘉庚先生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一泻而注,喷涌而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道:“海风猎猎,海浪滔滔,陈先生!我,一个从少年时代就景仰您、爱戴您、矢志追寻您的足迹的人,到闽海之滨这块生您养您的土地,到您生前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到您安息的墓地鳌园,拜谒您来了。”整齐的对偶句、排比句,长长的修饰语,表现出一种激昂、亢奋的情感,渲染出一股奔腾的气势和情绪,强烈地感染了读者,收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打开记忆的闸门,极力克制住强烈的感情,陷入往事的回顾中。在具体的叙述过程中,又融着作者的切身感受,流淌着对陈先生无比敬仰和对画家庄重文老校友的敬佩之情。如写陈先生,为祖国慷慨捐巨资办教育,对自己百般苛求,不给子孙留一分,对此作者由衷地赞美这种高尚品德,沉浸在“崇敬的氛围里”。又如写文革后期相识的一位画家校友,虽身遭诬陷仍坚定对祖国的信念,写庄重文等老校友热心资助祖国文化教育事业,从他们身上作者看到“嘉庚遗风”的实质——“爱国爱乡,诚信果毅”。在作者细语诉说中,三位爱国赤子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他们高尚的人格、品德,赤诚的爱国之情,深深打动了读者,令人久久回味。

文至卒章,与开端部分呼应。简短回顾自己曲折经历,沉思默想着陈先生的光辉业绩,对自己思想深处进行反省和自责,决心“学先生榜样,步先生后尘”,把先生的事业“一直延续下去”,以告慰陈先生在天之灵。质朴、峭拔的语言将全文升入一个极度的情致,给人以奋发上进的力量。

纵贯全篇,全文情真意切,感情真挚。作者采用谈话式的交谈,亲切地呼唤“陈先生!您”贯穿始终,几乎出现在每个段落,一咏三叹,便于直接倾诉内心情感,也更显出作者诚恳、纯朴的心灵和挚情。在语言上,对偶句、排比句大量出现,显得句式整齐,构成全篇的语言格调。这种格调抒情性强,使我们时时感受到作者在沉思默想时内在感情潮水的冲动,诉说时的浓浓深情。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